□ 記者 張璐 通訊員 趙浩義
2022年,省慈善協會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履行慈善組織宗旨使命,以創建村社“慈善幸福家園”為抓手,以召開“慈善大會”為驅動,積極踐行第三次分配,持續加大慈善募捐與慈善救助力度,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不斷豐富慈善公益內涵,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慈善工作亮點紛呈。
一、實施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創建工程,開創助力鄉村振興慈善工作新格局。
2022年,全省新注冊創建村社“慈善幸福家園”2045個,累計達到4005個;線上、線下增募村社慈善互助金3.82億元,累計達5.2億元;創辦愛心餐廳、兒童之家、村民活動中心4000多所,直接關愛孤獨老人、留守兒童30余萬人;注冊慈善志愿者20萬人。
創建工程以建立村社慈善工作站的形式把慈善服務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以募設村社互助金的形式開發鄉情慈善資源,以創辦“慈善關愛中心”的形式幫扶困難群體鞏固脫貧成果,以踐行慈善公約的形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促進鄉風文明建設,以組建慈善志愿服務隊的形式開展村、社區慈善義工服務,成為新時代慈善參與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打造出一個個居民參與、社會幫扶、文明自治、友善互助的“慈善幸福家園”。
二、以召開“慈善大會”為驅動,打造黨政支持推動、社會廣泛參與、慈善促進共同富裕新模式。
2022年1月,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在淳化縣策劃、發動縣委、縣政府召開了全省第一場“慈善大會”。
會上,淳化縣黨政主要領導講話,省慈善協會及時總結推廣淳化縣經驗,印發文件發動全省各市、縣以召開“慈善大會”為驅動,打造黨政支持推動、社會廣泛參與、慈善促進共同富裕新模式。隨后,韓城、鎮安、旬陽、潼關、橫山等市、縣(區)黨委政府也相繼召開“慈善大會”,并印發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市、縣領導帶領協會工作人員,深入省內外商會動員民營企業家、經濟成功人士奉獻愛心自愿捐贈。
已召開“慈善大會”的市、縣慈善募集實現井噴式增長:淳化縣“慈善大會”募集款物價值4485萬元,韓城“慈善大會”募集款物5611萬元,鎮安“慈善大會”募集款物5696萬元,旬陽“慈善大會”募集款物6924萬元,橫山區“慈善大會”募集教育慈善基金2.31億元。
三、“鄉村振興·陜西專場”成功舉辦,網絡慈善成效顯著。
2022年7月27日至29日,省慈善協會聯合全省市、縣(區)慈善會成功舉辦“鄉村振興·陜西專場”網絡募捐公益活動。活動期間,全省各市、縣(區)慈善協會和社會組織在省慈善協會平臺上線了381個助力鄉村振興公益項目,356萬人次愛心捐贈2.98億元,連同騰訊及省慈善協會和部分市、縣(區)慈善協會的配捐,累計線上籌款3.7億元。加上“99公益日”及日常網絡籌款,省慈善協會平臺全年線上有846萬人次參與愛心捐贈,網絡募集善款5.7億元,占省慈善協會全年慈善募集總額的59%。
四、積極踐行第三次分配,慈善募集再創新高。
近兩年,省慈善協會建立了企業捐贈、網絡眾籌、冠名基金、慈善信托、政府購買服務、中華慈善總會藥品援助等六大慈善募集平臺,新增協議捐贈額5.39億元。2022年,面對疫情的沖擊和藥品援助急劇下滑的狀況,省慈善協會以宣傳工作為驅動,不斷激發社會慈善熱情與活力,鞏固老善主、開發新善源。延長石油、陜煤化工、鴻瑞投資、盤龍藥業、禧福祥、賽格商業等一批老善主繼續保持積極捐贈熱情,同時,涌現出了以姚高民、孔雪春為代表的一批新善主,慈善募集大幅增長。
五、工作到基層,聯動抓落實,打造品牌慈善項目。
2022年初,省慈善協會組建了由領導掛帥的十個重點項目督導調研組,深入全省12個市區、52個區縣、168個村社,對慈善項目進行督導調研。全年省慈善協會支付項目資金9.5億元,新建“慈安便民橋”700座,累計達到7040座;用于鄉村振興的款物價值8.1億元,其中產業幫扶3.2億元,健康幫扶4.1億元,慈善助學8000萬元;“三大節日”救助關愛慰問活動惠及困難群體近百萬人次。
六、在三秦大地彰顯慈善抗疫力量。
面對疫情延宕反復、多點、多源、多鏈散發、頻發的態勢,省慈善協會積極發揮樞紐型慈善組織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募集抗疫款物價值1.495億元,在關鍵時刻快速出擊,全省各地慈善協會協同作戰,把緊缺的醫療、生活物資送到醫院、封控區農民工居住地等抗疫一線,在三秦大地彰顯了慈善抗疫的力量。
七、“基層組織建設年”推動全省慈善事業整體高質量發展。
省慈善協會把2022年作為“基層組織建設年”,在全省總結推廣渭南市配好班子、選好會長的經驗,及時抓住市、縣(區)黨政領導班子換屆機遇,全省15個縣級慈善協會順利換屆,通過把一批有情懷、有能力、有資源、有影響的干部吸收到慈善隊伍中來,增強了基層慈善協會班子的執行力、戰斗力。同時,全省慈善協會系統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著力提升協作、勸募、項目實施、綜合協調、財務管理和理財、合作共事“六大能力”,開展比服務、比創新、比亮點和爭一流的“三比一爭”活動,全省慈善隊伍呈現出工作流程規范、執行精準到位、勇于開拓創新、工作高效的新氣象。
八、傳播慈善文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省慈善協會持續實施“八大工程”慈善文化,與省委文明辦聯合推選了168名第四屆“三秦善星”,構建融媒體矩陣宣傳慈善事業,抓工程、打戰役,講好陜西慈善故事。深入開展中小學慈善文化教育、高校慈善文化大講堂活動,省慈善研究院課題研究碩果累累。
一年來,省慈善協會《陜西“慈善幸福家園”工程系列報道》《一場波瀾壯闊的互聯網公益社會大實踐》《慈善大會:開創陜西慈善新格局》等30余篇稿件先后在《慈善公益報》《慈善雜志》等國家級媒體頭版或頭條刊發,被人民網、新華網、中宣部“學習強國”等中央媒體轉載。同時,省慈善協會與《慈善公益報》和省內主流媒體合作開辦的慈善宣傳專版、欄目報道,刊發信息稿件近萬條(篇),在全省范圍成功打造三級聯動的慈善宣傳機制,形成了融媒體宣傳矩陣,通過抓工程、打戰役、聚主題、展亮點,樹立起陜西慈善品牌形象。
九、慈善志愿者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
省慈善協會加強慈善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創新志愿服務內容與方式,開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在抗疫救災、助力鄉村振興、安老撫孤等方面展示志愿服務形象,采取小型分散、靈活機動的方式到鄉村、進社區開展義工服務,打造了一批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涌現出一批優秀志愿者團隊和星級志愿者。2022年,全省慈善志愿者服務隊伍發展到7997支,慈善志愿者達67萬多名,其中,省直慈善志愿者服務隊305支、慈善志愿者3.5萬名。全年省直志愿者團隊開展服務活動650場次,受惠群眾7.5萬余人次。
十、擔當新使命,開創新格局,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討論活動。
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后,省慈善協會召開全省慈善會系統視頻會議,吳前進作題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擔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慈善事業新使命”的專題講話,具體部署全省慈善會系統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討論”活動,并印發《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方案》。全省慈善協會系統各黨組織積極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職工認真研讀黨的二十大報告和新黨章,堅決捍衛“兩個確立”,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兩個大局”,圍繞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慈善事業新使命展開大討論。各級慈善組織和慈善工作者進一步明確了在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中慈善組織的光榮使命,紛紛落實新發展舉措,開創新發展格局,豐富慈善公益內涵,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決心在踐行第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的偉業中建功立業,譜寫慈善事業新篇章。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