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花玉露丸、黑玉斷續膏……熟悉金庸武俠小說的人對它們肯定不會陌生,他們是小說里的神藥,一服一涂,身上的重創傷殘就可痊愈。
其實現實中,不少醫療機構也有這樣的“獨門秘藥”,稱為醫院自產制劑。這些藥品經過多年的臨床應用,年頭長、名聲大、療效好,受到病患的青睞,患者僅能在醫院內憑醫師處方購買到。不過,老西安們也會發現,曾經耳熟能詳的不少知名“自制藥”正在慢慢消失。
慕名而來,卻無處購買
在陜西省中醫醫院骨科,提到展筋丹、接骨丹、熱敷藥這種藥,幾乎無人不知。這三種藥俗稱“朱氏三寶”,是朱興恭老先生將家族祖傳秘方獻給醫院,造福骨病患者的“神藥”。省中醫醫院骨科主任黨建軍介紹,現在只有熱敷藥還在臨床使用中,展筋丹、接骨丹因為上世紀90年代醫院自產制劑申報時出了紕漏,沒有生產批號,不能在醫院售賣。

今年63歲的劉阿姨患有皮膚病,在西安多家醫院求醫后,有醫生建議試試省中醫醫院的自產制劑“爐甘石洗劑”,結果劉阿姨在省中醫醫院皮膚科一問才知道,這款物美價廉的好藥已經停止生產了。
“這款藥拿到批號的時候售價定為3元,而現在生產成本已經達到10元,所以現在只要生產就是賠錢。”省政協委員、省中醫醫院皮膚病院院長閆小寧說,醫院自產制劑大多是祖傳的秘方,其特點就是多年臨床驗證其有效,作為對市場藥品供應的“拾遺補缺”,安全、有效、質優、價廉的醫院自產制劑頗受醫患歡迎,遺憾的是很多自產制劑都受價格因素無法生產。
簡化審批程序 發揮中醫特色
“目前仍有部分醫院自產制劑尚未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客觀上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今年6月,省政協召開振興我省中醫藥產業月度協商座談會,省政協委員、省中醫醫院院長許建秦發言時表示,部分自產制劑沒有納入醫保,其應用價值就無法充分體現,影響患者的治療及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

“現有規定自產制劑只能在本院內使用,這也不符合振興我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目標。”許建秦說,如果一付自產制劑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確實有效,且已經獲得相關批號,那么就應該鼓勵這付藥在“醫聯體”內廣泛使用。
“有的患者家住得很遠,如果能在當地縣醫院拿到省醫院專家開的藥,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患者的負擔。”許建秦說到。他還建議,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醫經典名方復方制劑簡化注冊審批管理辦法》相繼出臺,我省也應該盡快出臺實施細則,為醫院中藥制劑研發注入了新的活力。
讓醫療資源下沉“有的放矢”
“中醫藥有質優價廉的特點,特別適合基層地區,但是我們醫生下基層義診的時候,經常出現無藥可開的情況。” 閆小寧語重心長地說,基層衛生院不僅缺乏設備,更缺乏人才。基層醫生為群眾看病時往往只能開一些激素類、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激素類藥品,當時對皮膚有改善,但長期使用就有副作用。

“如果醫院自產制劑能在醫療體內使用,對解決基層看病難問題也會有很大幫助。”閆小寧認為,省上大醫院的醫生下基層,為群眾開具的藥方,在縣醫院就能拿到,不僅能讓群眾在基層就把病治好,還能把技能傳授給縣醫院醫生,一舉多得。
溫馨提示
藥品安全關系到
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購買和使用上須保持謹慎
各界導報記者 李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