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訂“共建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園戰略合作協議”。
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秦嶺具有豐富的動物資源和植物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是生物多樣性保護。5月11日,在陜西(漢中)重點項目推介暨簽約儀式上,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環境資源工程研究中心與佛坪縣政府簽訂“共建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園戰略合作協議”。
未來,光機所將科學院系統匯集陜西省科學院及其所屬研究院所豐富的前沿科技成果和技術積累,打造自然生態中生物多樣性保護、數字化秦嶺的生態+科技示范園模式,建設“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園”。
實現“科技+生態”的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管理模式
據介紹,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園占地約1000畝,建設周期2年,項目計劃總投資約3.68億元。示范園規劃內容包含4大核心區、2個特色中心、數字化博物館、自然生態科普文化基地等。
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園一方面針對生態環境監測、生態保護、動植物保護、科普文化、生態旅游、生態文化、生態科技、生態體驗等方面的需求,為秦嶺地區整體生態自然環境監測、生態保護、生態科學延展及“生態+科技”提供科學有效的模式探索。建立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監測點,建立統一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體驗中心,建立以科普文創為基調的生態文化圈、構建以秦嶺生態環境為主體的國家公園天地空一體化自然生態環境監測,實現全新“科技+生態”的國家公園自然資源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針對我國尚未有生物多樣性的專業科普展示現狀,示范園將打造生態數字化博物館、生物多樣性智能信息展示大廳、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秦嶺自然生態科普文化基地、秦嶺自然生態創新中心等設施,匯集秦嶺地區豐富的動植物、微生物資源,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在陜西打造“前沿科技+生態保護應用展示”示范園區,探索秦嶺自然生態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新途徑,對接并打造世界生物多樣性科學保護應用新模式和生態科技新名片。
規劃建設生物多樣性數字化博物館、研究中心
記者了解到,將規劃建設以秦嶺珍稀野生動物、特有植物、微生物為核心的秦嶺生物多樣性數字化博物館,博物館將以數字展示為主、實物標本為輔的展覽形式,展示秦嶺區域內重點野生動物行為展示、標本的研究,特有珍稀植物、微生物的科普宣傳;打造示范園科普文化核心展示區。
示范園將以四大功能保護示范區及秦嶺生物多樣性數字化博物館為基礎,打造秦嶺自然生態科普文化基地,與全國頂尖的科普、研學機構合作,將秦嶺自然生態打造為全國科普文化品牌之一。
生物多樣性特色體驗中心將專注于自然保護區域內的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的生物多樣性體驗,通過秦嶺內可控范圍的動植物與人類和諧共處及保護,運用專業的保護手段和科學的管理體驗模式達到保護和旅游體驗的雙贏局面。
示范園將通過對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方向的綜合評估考量,對接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方向,建立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建立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基礎研究,包括自然遺跡、森林、陸地、濕地等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
據介紹,秦嶺具有豐富的動物資源和植物資源。主要表現在秦嶺有著豐富的動物物種,野生動物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貴品種,鳥類有國家一類保護對象朱鹮和黑鸛,同時素有“南北植物薈萃、南北生物物種庫”之美譽。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