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住老舊小區的朋友
是不是都有這些煩惱:
小區路面坑洼、設備年久失修
小區缺乏物業管理、秩序混亂好消息來了!
7月30日,省政協召開
“推進我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月度協商座談會
將圍繞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建言獻策

此前,省政協副主席祝列克帶領省政協提案委員會、省民盟、省工商聯聯合調研組赴西安、寶雞、商洛三市9個縣(區)的16個老舊小區開展專題調研,并商請延安市開展同期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收集信息等做了大量籌備工作,同時還向全省各地市政協和部分政協委員、黨派團體征集會議材料。目前,所收集意見建議包括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引入專業力量參與改造工作;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協調作用,實行分類施策“一區一策”;完善改造小區物業管理機制,建立老舊小區改造長效機制等。
從調研中了解到,我省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有9351個,涉及居民119.59萬戶、建筑面積9559.92萬平方米;我省城鎮老舊小區主要集中在關中地區,達到101.2萬戶,占比84.62%;陜北地區7.6萬戶,占比6.34%;陜南地區10.81萬戶,占比9.04%;西安市老舊小區規模達到67.27萬戶,占比56.25%。
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我省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什么樣的成就呢?


我省出臺了《關于推進全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陜西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指導全省工作。
截至今年7月中旬,我省共爭取中央老舊小區改造資金46.04億元,安排省級資金3.7億元,支持全省1317個城鎮老舊小區及366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項目,惠及約25萬戶居民,其中西安市先后有613個項目得到中省資金支持24.3億元。
城鎮老舊小區情況復雜
改造內容需求不同
在改造過程中,面對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呢?
基礎設施改造關注不夠
《實施意見》中提到的維修改造小區內的水、電、氣、暖及其他各種管線管道等基礎設施,都是老舊小區居民改造意愿呼聲最高的項目,但在目前已經實施的改造方案中,因為資金等具體問題,較少涉及。政府改造工作的“規定動作”和居民的意愿訴求有一定差距。

改造中的明德門北區
配套設施改造力度不大
老舊小區在改造中較少涉及養老、醫療、托幼、老年人文化活動場所、便民商店以及關注度較高的加裝電梯等服務配套設施。“好住”效果低于“好看”效果。
開展群眾工作不夠扎實
一是前期信息收集工作不扎實;二是與居民協商的工作機制不健全,政府、街道社區、施工單位與小區居民群眾在工作中的銜接、協調不夠順暢,出現政府主導唱獨角戲現象;三是基層社會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動員群眾廣泛參與準備不足,政策宣傳深度不夠;四是一些地方政府只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穩投資的重要抓手,強調改造工作趕時間趕進度,與群眾的改造預期有一定差距,加劇了群眾的不理解和不配合。
改造資金籌措落實困難

改造中的紅會醫院家屬院
目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央補助資金分為發改口的中央預算內投資(用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財政口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兩部分。發改補助資金按照投資額的50%到80%補助。財政資金戶均只能達到12000元左右,占到投資額的35%左右。由于多數市縣(區)財政壓力大,加之,老舊小區業主主要為中低收入人群,因此,改造工作的配套資金和自籌資金落實難度較大,影響了改造工作正常推進。
物業管理機制亟待建立
《實施意見》中,對創新老舊小區自治管理模式有所提及,但對改造項目建成后的維護管養資金來源、長效維護管養機制等問題未有明確指導意見,小區改造后存在缺乏管養維護主體的問題,影響改造效果的持續性。
針對這些問題
省政協調研組提出了以下建議
更好發揮政府指導引領作用
建議盡快出臺省級層面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導則,統籌規劃,分層次、分類別、分步驟引導解決老百姓想要解決的問題,使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學有規范、建有標準。
引入專業力量參與改造工作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不是簡單的對老房子進行修補,而是人居環境、城市形象的提升。建議參照上海徐匯區成熟的社區規劃師制度和西安市、延安市有關街區的實踐經驗,讓社區規劃師把脈老舊小區改造,提供更科學、更先進、更合理的規劃設計理念。搭建政府、居民、規劃設計師和施工方之間的溝通橋梁,借助專業力量,真正把老舊小區改造的既好看又好住。
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協調作用
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基層組織溝通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社區老干部、老黨員的組織協調作用,加強政策宣傳和政策解讀力度,引導居民主動配合改造工作。在改造項目選定、方案編制、項目實施驗收等環節邀請居民代表參與,讓符合改造政策的項目得到群眾的支持,暫時不能改造的得到群眾的理解。
實行分類施策“一區一策”
《實施意見》中,明確了小區改造對象為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區,界定標準相對粗放。建議在改造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分類實施,按照小區屬性(如機關事業單位家屬院、商品房小區等)、面積大小(如大型小區、零散式小區等)、房齡(如20年、20-30年等),結合居民意愿,將改善居住功能擺在首位,制定差異化的改造標準和實施方案,落實“一區一策”、“一樓一策”要求。發揮示范效應,召開老舊小區改造現場會,發揮指導引領作用,避免趕進度、“一刀切”。
完善改造小區物業管理機制
建議住建部門牽頭,盡早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后現代化物業管理模式的相關調研,制定出臺有關辦法,確保老舊小區硬件改造結束后,相應的管理服務跟得上。要將提升小區物業服務質量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避免出現一個按鈕失效導致整個門禁系統廢棄的情況發生。
建立老舊小區改造長效機制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在一定時期內將是一個常態化的工作,應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成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一是統籌協調資金籌措、項目改造等事項,避免將老舊小區改造資金變成“撒胡椒面”工程。二是協調民政、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相關部門,合理利用各部門資金做好改造小區內養老、醫療、托幼、文教等配套設施完善工作,對投入社區公益事業的企業給予簡化程序及政策支持。三是探索可持續資金籌措機制,通過政府采購、新增設施有償使用等方式,引入專業機構、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四是對老舊小區改造資金的使用開展監督監管,確保國家資金真正用在民生工程建設上。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是
為了完善住宅小區基礎設施
改善居民居住生活環境
從而進一步提升
居民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
對于老舊小區改造
你有什么好建議
快來留言告訴我們吧!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