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1月正式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對于保障個人信息權益、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網絡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國政協委員、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潔說,隨著執法機關持續加大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打擊力度,檢察機關積極穩妥開展公益訴訟,結合司法辦案開展訴源治理,強化個人信息源頭保護,取得了積極成效。

近年來,個人信息被竊取、泄露和濫用的情況屢見不鮮,因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的網絡違法犯罪層出不窮,企業數據合規建設和行業治理難以適應網絡時代社會發展要求。
高潔表示,從辦案數據看,2021年,檢察機關起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人數與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人數仍有較大差距,對于泄露公民個人信息行為,特別是對行業“內鬼”利用工作便利大規模泄露個人信息的行為缺乏極具針對性的打擊治理;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等問題仍未從根本上解決,部分重點行業違紀違法案件警示教育明顯缺位。
高潔建議,要堅持全鏈條懲治,執法司法機關要將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納入打擊治理網絡犯罪特別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部署推進。加大對行業“內鬼”泄露個人信息行為的刑事處罰力度。在刑事立法上設置較普通人員更嚴的標準,同步加大罰金刑力度,形成有力震懾。
“檢察機關要把加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作為打擊網絡犯罪、推進網絡綜合治理的重要工作來抓。”高潔表示,應發揮刑事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雙向合力,推動個人信息保護源頭治理,尤其要聚焦侵害個人敏感信息、特殊群體個人信息以及大規模個人信息案件,關注重點行業部門和大型平臺企業,加大公益訴訟力度,以點帶面,形成有力聲勢。
同時,還要持續深化行業教育和社會警示,強化源頭預防。司法機關要充分發揮“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深入重點行業和企業,開展以案釋法,曝光重大典型案例,形成警示效應。(記者 李榮)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