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批援馬拉維中國醫療隊隊員、外科醫生盧樂(左二)在卡姆祖中心醫院為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 受訪者供圖
馬拉維首個心血管專科門診在姆祖祖中心醫院開診;
成功實施卡姆祖中心醫院首例開腹肝部切除術,挽救年輕患者生命;
手把手帶領馬拉維醫生完成麻醉,填補當地婦科腔鏡手術麻醉實施和管理空白……
今年以來,第11批援馬拉維中國醫療隊隊長、陜西省中醫醫院醫療管理處副處長王勇剛在朋友圈記錄了醫療隊工作的一個個“首例”“首次”。
1月9日,王勇剛和我省其他醫院的17名隊友抵達非洲國家馬拉維,開啟為期18個月的援外醫療任務。截至7月底,醫療隊累計接診門急診患者3757人次、救治住院患者8293人次、完成手術498例,受到了當地群眾的認可與歡迎。
第11批援馬拉維中國醫療隊是陜西援外醫療工作的一個縮影。自1971年4月派出第1批援蘇丹中國醫療隊以來,一批批陜西醫生開啟了一場持續50余年的愛心接力,以仁心仁術造福非洲人民,以實際行動講好中國故事。
以精湛醫術救治當地患者
位于非洲東北部的蘇丹貧窮落后,醫療衛生條件簡陋。2013年8月,第31批援蘇丹中國醫療隊隊員、咸陽市中心醫院骨科醫生劉強隨隊抵達該國首都喀土穆時,當地戰火不斷、疾病肆虐。
“當時看到受援醫院的落后狀況,我們每一個隊員都想著竭盡所能,利用所有資源和條件,克服困難,盡力救治當地患者。”9月2日,劉強告訴記者。
有一次,劉強接到了一名急診患者。該患者下肢皮膚大面積缺損,X光片顯示足部有5處骨折,情況危急。當時醫院僅有2根鋼針可用,面對醫療資源短缺的現狀,劉強指揮團隊為患者補液、輸血以維持生命體征。同時,他將這2根鋼針分成多段,成功固定了5處骨折,還借助外固定架穩定了小腿骨折,并妥善處理了皮膚傷口。
手術完成后,這名患者的肢體得以保全。這一結果讓當地醫生及患者家屬都感到驚喜和欣慰,紛紛稱贊:“中國醫生,太棒了!”
2年援外期間,劉強以精湛的醫術出色完成了任務,累計診療門診患者6300余人次,開展手術1607例;在蘇丹局勢動蕩期間,不顧個人安危緊急救治76名槍傷患者。劉強先后獲評三秦最美醫生、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時代楷模”中國援外醫療隊群體代表等。2018年9月,他作為援外醫療隊員代表參加了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劉強的事跡不是孤例。53年來,我省共向蘇丹和馬拉維派遣醫療隊48批1298人次。截至今年7月,援外醫療隊在蘇丹、馬拉維累計診治門診患者847.06萬人次,救治住院患者45.94萬人次,實施手術25.34萬例。
其中,像蘇丹全國首例角膜移植手術、喉裂開左側杓狀軟骨切除聲帶外展術,馬拉維全國首例腰椎骨折腰椎后路肌間隙入路微創手術、超聲引導下腹股溝上髂筋膜阻滯術等大量“第一”“首例”,樹立了中國醫生的良好形象。
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既要授之以魚也要授之以漁。陜西援外醫療隊在完成臨床醫療工作的同時,還在受援醫院積極開展各類培訓講座,傳授先進技術,推廣中醫診療,努力為當地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馬拉維工作期間,我們先后開展了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診療、腎病綜合征以及腎炎診斷與鑒別、深靜脈置管、心血管疾病診療等業務培訓,為當地醫院培養了一批人才。”第9批援馬拉維中國醫療隊隊長、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鐘紅平說。
鐘紅平和隊友執行援外任務期間,正值新冠疫情肆虐,醫療隊對馬拉維姆祖祖中心醫院影像科醫生進行了CT實操培訓,帶領他們參與臨床工作,診斷并救治了大量危重患者,受到了當地醫院同仁及患者的交口稱贊。
1年時間,第9批援馬拉維中國醫療隊帶教當地醫務人員2136人,參與醫學學術講座128次并授課。同時,醫療隊助力推進我省與姆祖祖中心醫院和卡姆祖中心醫院兩所對口醫院合作項目工作,并在馬拉維推廣傳播中醫藥文化。
除了第9批援馬拉維中國醫療隊,2018年1月,我省專家組赴馬拉維開展援馬“婦幼健康工程”項目,共舉辦婦產科、兒科等專業培訓10次,培訓當地醫護人員約300人次;
2022年,第37批援蘇丹中國醫療隊舉辦了恩圖曼友誼醫院重癥醫學培訓講座暨中蘇友誼醫學講堂;
第10批援馬拉維中國醫療隊在卡姆祖中心醫院開辦系列脊柱專科培訓班,中醫醫師受邀為當地中小學進行中醫針灸講座,推介中國傳統醫學。
圍繞“讓非洲醫生用中國技術為當地患者服務”的目標,陜西援外醫療隊手把手的傳幫帶仍在繼續……
架起中非友誼之橋
“我的職業生涯近三分之一時間是在蘇丹度過的。當地淳樸的民風、老百姓對中國醫生的認可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美好回憶。”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西安市中心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于永亮說。
從2007年到2022年,于永亮先后5次隨中國援外醫療隊奔赴蘇丹,累計在當地工作超過8年。他總結了在當地醫院工作的3個特點:“一是病人特別多,不僅有蘇丹當地人,還有周邊國家的患者;二是患者病情較重,甲狀腺腫大、脂肪瘤等很常見;三是手術量大,當地經濟條件差,許多患者在患病時才開始攢錢,耽誤了治療。”
8年多的援外工作中,于永亮累計診治門診患者8000余例,開展外科手術6000余例,獲得當地患者的高度認可和贊譽。當地醫院的一名護士長在退休時專門邀請于永亮去家中做客,希望他能長期在蘇丹工作。
“在我們家,援外是一種傳承。我的愛人以及愛人的姑父和弟弟都曾是中國援外醫療隊隊員,我們4個人累計11次援助蘇丹20年,與當地百姓結下了深情厚誼。”于永亮說。
除了于永亮一家的“接力援外”,53年來,一批批陜西援外醫療隊隊員薪火相傳、無私奉獻,還涌現出祖孫三代援外、一人6次援外等感人事跡。援外醫療隊也成為架設在中非人民之間的“友誼之橋”,走出了一條“民心相通”之路。
“我們將大力弘揚‘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持續提升援外醫療工作水平,以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省衛生健康委主任張軍林說。(記者 霍強)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