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者 張繼東
“自古嶺北不產茶,唯有涇陽出名茶”。久負盛名的“陜西茯茶”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之一,承載了陜茶600多年的傳奇與輝煌。由于歷史原因,“陜西茯茶”在新中國成立后沉寂了半個多世紀。2009年,“涇渭茯茶”重現江湖,備受市場青睞和熱捧,成為新時代陜茶崛起走向世界的一張古樸而又時尚的“中國名片”。“涇渭茯茶”的興起,不僅接續了“陜西茯茶”悠久的歷史文化,更為重要的是在我省金融機構的鼎力支持下,有效解決了陜南茶區過去只采春茶,大量夏秋茶資源棄采浪費的問題,實現了茶葉資源的高值化利用,為陜南茶農增產增收、脫貧致富,加快陜南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的典范。近日,本報記者就“涇渭茯茶”產業扶貧和我省金融機構支持“涇渭茯茶”產業發展情況,采訪了省政協委員、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陜西省茶葉協會會長、陜西蒼山秦茶·涇渭茯茶董事長紀曉明。
“涇渭茯茶”重出江湖香飄四海
紀曉明在中國茶業界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集茶葉專家學者和企業家身份于一身,被譽為“中國茯茶第一人”。初識紀曉明,清朗儒雅,質樸平和,低調務實。他早年畢業于安徽農業學院茶葉專業,從此與茶葉結下不解之緣。30多年來,他不忘初心,與茶為伴,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對中國茶文化和茶產業發展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
談起“涇渭茯茶”的前世今生,紀曉明津津樂道。他介紹道,茯茶起源于陜西涇陽,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當時為了便于絲路運輸最早采用安化黑毛茶手工筑制成磚,因在伏天加工,發酵后的茯茶里產生一種金色菌絲,被人們稱為“金花”,極大地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質,其效似茯苓,故稱茯茶。它獨特的保健功效在西北地區廣受歡迎,“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生活習慣一直延續至今,被稱為“生命之源”和“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曾遠銷到西亞、東歐、俄羅斯等地,見證了陜西“以茶易馬,茶馬互市”的輝煌。新中國成立后,因為計劃經濟的布局調整,傳統茯茶告別原產地陜西,轉移至湖南安化生產,陜西茯茶就此衰落沉寂下來。作為陜西茶人,恢復茯茶傳統工藝,讓陜西茯茶重現歷史輝煌、造福三秦百姓,一直是我的夢想。
2006年,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組織研發團隊,攻堅克難,歷時三年,對陜西茯茶的歷史遺跡和茯茶文化進行了系統發掘、整理,使瀕臨絕跡的陜西傳統茯磚茶技藝成功恢復,使沉寂半個多世紀的陜西茯茶重獲新生。2011年9月,涇渭茯茶投資1.2億元建成了我國高標準、清潔化緊壓茶生產線,開啟了陜西茯茶復興之路。
在談到涇渭茯茶近年來的發展時,紀曉明高興地說,近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下,涇渭茯茶得到了迅猛發展,它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功效與優良的品質,廣受海內外消費者的追捧和青睞,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先后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殊榮,“中茶協黑茶專委會秘書處”“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茯茶工作組秘書處”也先后落戶涇渭茯茶。2017年,占地200畝的涇渭茶博園項目破土動工,如今,涇渭茯茶已經成為茯茶行業的領軍品牌,站在了中國茶葉行業的最前沿。
銀企合作撐起陜南生態扶貧一片天
陜南,是一塊充滿生機和希望的綠色之地。紀曉明說,茯茶的興起,對于陜西茶產業具有重大意義,將陜南茶的采摘期從每年的五六月份延長到十月份,單產提高六七倍。用陜南長期浪費掉的夏秋茶葉,制作高品質的茯茶茶磚,既為陜南山區品質獨特的夏秋茶尋找到了出路,還能讓消費者喝上實惠又放心的好茶,更能確保貧困地區茶農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這是一條非常好的產業扶貧路子。“共贏互惠,扶貧幫困”一直是“涇渭茯茶”堅守的理念和責任。
在談到我省金融機構對涇渭茯茶發展和產業扶貧的支持時,紀曉明深有感觸地說,資金是企業的血液,現代企業只有得到金融資本的支持才有可能快速成長。金融機構的支持與合作使涇渭茯茶如虎添翼,在短短不到十年時間就成為中國茶行業的一線品牌、一流企業。
他介紹道,2011年9月,涇渭茯茶標準化生產線投產后,資金非常緊張,企業運營出現了困難,原料收購捉襟見肘,而陜南貧困地區茶園大量夏秋茶鮮葉也無法實現商品價值。2012年5月,長安銀行經過全面認真調研評估后,為涇渭茯茶提供了3000萬元貸款。企業當年就在陜南茶區全面鋪開了黑毛茶原料的生產加工,收購了4000余萬元原料,涇渭茯茶產品也一舉走向了全國。隨著生產經營的快速發展,2013年,長安銀行又以商標權及專利權質押的創新方式,再次向涇渭茯茶投放了1800萬元貸款,用于企業擴大生產經營。此外,長安銀行還與涇渭茯茶創造性地聯合推出銀企聯名銀行借記卡——茶金卡。
2012年4月,長安銀行與涇渭茯茶在高新科技支行簽訂了第一個涉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戰略合作協議。在長安銀行的支持下,涇渭茯茶業務發展迅猛,實現了持續數年翻番的高速成長。2014年底,企業在銀行的理財和存款就超過了貸款余額,并一直快速增長,銀行也從合作中獲得了較好的收益和回報。作為金融和產業合作典范,長安銀行與涇渭茯茶的戰略合作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16年10月15日,央視《新聞調查》欄目以《秦嶺茶園春夏秋》作了專題報道,成為全國金融業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精準扶貧的典型。
產品品質穩定、市場前景廣闊、企業經營效益好,同時又有著積極的社會效益,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關注并大力扶持涇渭茯茶。2015年,陜西證監局組織的農業企業調查中,涇渭茯茶受到了重視和關注,目前,中銀證券已介入上市前期輔導。2017年,涇渭茯茶在得到省扶貧產業投資基金第一批1000萬元企業債資金后,立刻就用來采購貧困戶生產的黑毛茶原料,并在原有每斤收購價的基礎上向貧困戶上浮0.2元,而且增加了黑毛茶收購量,使貧困茶農增加了收入。省扶貧產業投資基金在對前期資金投入運營情況和扶貧效果做了實地調查評估后,目前正在辦理后續3000萬元持續債投的手續。涇渭茯茶收購黑毛茶的舉措,使每戶茶農每年收入增加了兩千到三千元。
2017年3月,陜西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與涇渭茯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涇渭茯茶通過農擔公司獲得北京銀行1000萬元貸款。目前,農擔公司和長安銀行正在研究建立支持涇渭茯茶上、下游產業及消費的風險共擔金融模式,支持涇渭茯茶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
紀曉明最后表示,茶產業是陜南人民脫貧致富和生態保護的絕佳產業,目前,陜西也已經明確將茶產業打造成為繼果業之后的優勢特色產業。作為陜茶領軍企業,涇渭茯茶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爭取用三年時間實現IPO上市,為陜西農業和中國茶葉行業增光添彩!
《各界導報》 2018-08-08 第4099期 第四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