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石魯一行攜西安美協的習作展在北京展出,引起轟動,“長安畫派”自此全國揚名,其“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藝術主張,至今回響。
2022年2月19日,經過兩年多精心籌備,由省文旅廳主辦、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承辦的《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繼北京站、南京站之后,回到家鄉,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隆重開展。展覽全面而系統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不同時期中國畫創作成就,彰顯長安畫壇的風采和新魅力。

展覽開幕現場,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介紹,半個多世紀前,石魯一行攜西安美協習作展在北京展出,為陜西美術趟出了一條通往外界的路,這就是后來的“長安畫派”。“長安畫派”以渾樸厚重、新穎、奇崛的西北風貌,及個性化的精神指向,在中國畫壇引起轟動。本次展覽展出了包括“長安畫派”創派畫家趙望云、石魯、何海霞、方濟眾、康師堯、李梓盛的代表作,以及32位老中青陜西畫壇中國畫家的240余幅作品。

展覽的意義不僅在于回望歷史,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搭建平臺展望未來。“如果按年齡段劃分,這次參展的中青年畫家占了相當的比重。”邢慶仁尤其強調了這一點。20世紀80年代,陜西畫家群體在新的創作征程上,受到“長安畫派”創新精神的感召和創作旨趣的引領,在對傳統的重新尋繹中挖掘創新的資源,在生動鮮活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新的創造契機,以冷峻的眼光和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創作出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

當下,經歷了現代藝術思潮的洗禮,新時代陜西畫家的創作更加自由率真,表達由再現漸轉為表現,在創作上呈現出多種狀態和面貌。在堅守理想,承接傳統,回望故園的漫漫征途中,陜西藝術創作進入了現代語境。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鄉土表現、大寫意等多元現代創作理念通過不同形式的作品熠熠生輝,從文化思考到藝術哲思,從審美意趣的探索到語言形態的轉換,這一時期的陜西藝術家各自成就了獨特的自我風貌。

也正因此,此次《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是在“長安畫派”創派60年來藝術成就的基石上,通過系統梳理、整合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不同時期優秀中國畫作品,向全國觀眾展示陜西畫壇的藝術精品和探索成就,展覽在思考和啟迪中,翹望新的發展機遇,表達著對長安畫壇再創新的輝煌。
值得一提的事,2020年至2021年,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曾先后完成了《在長安——陜西中國畫十二家作品展》《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陜西作品精選展》,此次《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作為“長安”系列展覽的終章,三個系列展覽從不同層面展示了長安畫派的發展脈絡,引發了美術界的集體聚焦。著名畫家趙振川感慨:“這個畫展太有意義了——時代在變化,藝術家們也會跟著時代變化,但無論何時,長安畫派最大的特點都依然是其人民性、民族性、時代性,希望它的光輝傳統繼承下去,讓這張名片在新時代繼續發光發熱。”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郭線廬同樣表示,“60年前長安畫派的崛起代表了陜西藝術事業發展新的契機,今天的長安畫派已‘根深葉茂’,我認為今天陜西美術正在從高原走向高峰,老一代藝術家給我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臺,新的時代也賦予我們新的使命,希望更多的藝術家,特別是青年藝術家能夠脫穎而出,陜西美術的接力棒會在他們手里熱傳。”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歡 實習生 劉子玥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