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彥伶 樊星)5月26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貫徹二十大精神,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據介紹,今年一季度,渭南市生產總值實現452.87億元,同比增長2.6%,全市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平穩回升的良好態勢。
不斷做大做優項目“盤子”
據渭南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曉勇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實現452.87億元,同比增長2.6%。1-4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3%,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5%,全市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平穩回升的良好態勢。
堅持產業項目引領,精心謀劃儲備,不斷做大做優項目“盤子”。據介紹,今年渭南安排省市級重點項目500個,總投資3500億元,年度投資1200億元。其中,產業項目170個,年度投資587.9億元,占全市投資計劃的49%;緊扣15條重點產業鏈,依托8大產業集群,謀劃重大產業項目253個,總投資1176億元;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儲備重大項目1402個,估算總投資2712.3億元。
堅持“一月一開工、一縣一主場”,今年渭南市組織項目集中開工5次,開工重點項目271個,總投資522.2億元。堅持“月排查、月研判、月調度、月通報、月督導”工作機制,建立市縣項目謀劃、儲備、開工、投產“四張清單”,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進度。截至4月底,500個省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435個,完成投資466.8億元,占年度計劃的38.9%。
優服務、增效率、強保障
今年以來,渭南市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頭號工程”來抓,圍繞市場主體關切,持續優服務、增效率、強保障,以“政府有為”推動“市場有效”。
出臺營商環境突破年實施方案,實施“專班化推進、清單化分解、統籌化調度、機制化保障、績效化考評督導”工作機制,建立了5方面37項任務118條工作要點月度臺賬。配套制定周調度月分析季考核方案、線上線下協同融合宣傳方案、典型經驗打造工作方案,明確考核標準、細化考核任務、強化激勵舉措,確保工作扎實開展。今年一季度,全市市場主體營商環境滿意度達到94.39%。
深化“放管服”改革,104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證照分離”改革實現全覆蓋,102項與企業緊密相關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渭南市作為全國第3個取消施工圖審查環節的城市,時限再次壓縮10%以上,位列全國第3位;建立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向企業推送工具包、政策包301項;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推廣,提供7×24小時全天候、無假期查驗服務,確保企業快速通關。
聚焦熱點難點精準幫扶
堅持聚焦企業熱點難點問題,用心用情精準服務,幫扶市場主體健康發展。今年以來,渭南市先后推出“跟蹤服務連心卡”“審批業務便民卡”,組織1498名包聯幫扶干部深入開展“雙包一解”活動,幫助市場主體解決實際問題480個;圍繞“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集中開展入企服務,指導37家企業完成線上申報;制定納稅服務措施108條,90%以上的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372項涉稅業務。
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持續提升監管水平,切實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渭南市突出市場化、法治化理念,制定《預重整案件審理工作指引》,有效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深入實施“雙隨機、一公開”,聚焦八個重點領域,扎實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建立全省首個12345“企盼渭來”服務熱線,企業訴求辦結率100%,滿意率95.6%;探索市縣兩級“大事化小、小事變好”多元化調解機制,各類糾紛解決率達到90%以上。
據介紹,下一步,渭南市將持續做深做實做優“三個年”活動,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進一步聚焦大抓項目、大抓環境、大抓效能的強勁勢頭,努力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展示渭南的新作為、新形象、新成績。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