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二胡、彈揚琴、吹嗩吶,我來說說黨的二十大。黨的二十大精神如春風,振興鄉村決策好……”夏日的傍晚,一陣陣節奏明快的說書聲從靖邊縣東坑鎮東勝村村委會大院里傳出,現場不時響起熱烈掌聲。這是東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的一場黨的二十大精神特色宣講活動,通過農民樂隊演唱的形式進行宣講,將二十大精神轉化為群眾語言,別具一格的宣講形式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農民樂隊吹拉彈唱樣樣精通
東勝村農民樂隊成立于2005年,成員是一群年齡在70歲左右的農民。他們基于共同的愛好聚在一起,忙時干農活,閑時“玩音樂”。
年過60歲的柳寶玉是樂隊的創始人之一,在樂隊中主要負責彈奏揚琴。“別小看這支農民樂隊。雖然成員都是農民,但大家各有所長,會笛子、二胡、三弦等10多種樂器。樂隊里有指揮、有男女聲獨唱,可以演奏的樂曲至少200首。”柳寶玉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這些年,不斷有人加入這支農民樂隊,有的甚至是從縣城里跑來要跟著學習。樂隊人數最多時達到28人,樂隊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提起樂隊的發展,柳寶玉道出其中的緣由。
老調新彈奏響鄉村振興“好聲音”
靖邊縣歷史文化悠久,受陜北和內蒙古文化的長期浸潤,民樂底蘊非常豐厚。東坑鎮這支農民樂隊以陜北信天游、內蒙古傳統民歌和紅歌為主,以嗩吶、鑼鼓、二胡、揚琴等樂器演奏,融合東坑本地的民俗表演,富有東坑鮮明氣息的文化內涵,備受當地群眾喜歡。
在傳承好優秀傳統歷史文化的同時,這支農民樂隊與時俱進,通過東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個平臺,用傳統民歌的形式傳唱鄉村振興好故事和黨的二十大精神。
“農民樂隊用接地氣、易傳播的語言講好百姓故事,讓大家一聽就明白。”東勝村黨支部書記羅飛平說,“縣上還選派專業的文藝骨干老師給予指導,把森林防火、安全生產、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當前的重點工作編成歌曲,讓農民樂隊為群眾表演,效果非常好。”
“以前閑著無聊,現在每天欣賞他們吹拉彈唱的同時,也能了解學習黨的政策,讓農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東勝村村民劉德露說。
惠民演出讓群眾樂享文化大餐
“小樂隊”傳播鄉村“大聲音”是靖邊縣著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靖邊縣組建了送文化下鄉演出隊,利用流動文化服務車在全縣各鎮(街道)集市和廟會開展“文化進萬家”巡回演出活動,每年開展戲曲進鄉村及非遺和地方小曲等各類惠民演出500多場,豐富了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做到文化下鄉促振興,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樂享文化大餐。
去年,靖邊縣宣傳文化部門選派專業老師到基層開展了150多場次進基層公益培訓。他們走進校園、企業、社區和村委對全縣文藝骨干進行現場培訓,把培訓陣地前移到“鄉村大舞臺”,壯大全縣文體愛好者隊伍,基層文藝骨干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
一場場文藝演出,一場場惠民活動,一次次文藝骨干培訓,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了基層群眾公共文化生活,促進了基層的精神文明建設,滿足了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全力推動了靖邊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了文化力量。
(記者 霍海澎 通訊員 陳治武 王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