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陜西省雙擁工作情況。
據悉,過去的一年,全省軍政軍民團結不斷鞏固,軍地協作更加密切,有效維護了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社會化擁軍取得長足進步,服務部隊練兵備戰更加務實,軍地合力、軍民一心,推動雙擁工作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開展豐富活動 用心用情關愛烈屬
省文明辦、省雙擁辦、省軍區政治工作局廣泛開展選樹“百個軍地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示范點”活動。全省雙擁系統舉辦了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書畫展,大力弘揚雙擁光榮傳統和新時代主旋律,集中展現了雙擁運動80年來,尤其是進入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一心、攜手奮進取得的輝煌成就。
用心用情關愛烈屬,常態化組織未成年烈士子女暑期踐學,積極開展“為烈士尋親”活動,目前,已為陜西省35位烈士找到親人,為外省烈士尋找27位親人。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全省組織英烈祭掃200余場。聯合省委宣傳部、團省委開展英烈事跡宣講“五進”活動400余場次,反響強烈,收到良好社會效果。
解決實際問題 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
有效推進部隊實際問題及時解決,截至目前,共解決部隊老舊小區改造、作戰訓練道路通行、新營區“三供”、安全隱患消除等實際問題22個。圍繞官兵關注的“三后”問題,出臺隨軍家屬安置、子女教育優待等制度性文件。2023年協調解決90余名隨軍家屬安置就業問題,舉辦就業招聘會為270余名軍屬推薦就業崗位,為2300余名軍人子女落實教育優待政策。
高質量做好軍轉安置工作,突出對功臣模范、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和特殊崗位服役人員傾斜照顧,完成近700名轉業軍官、2000余名退役士兵和25名轉業軍官隨調家屬安置任務,實現安置質量和效率雙提升。暢通“直通車”安置,有專業特長的轉業軍官、高學歷人才,直通安置到高校、醫院、政法等專業崗位。
創新雙擁工作載體 拓寬擁軍渠道
積極為部隊輸送高質量兵員,落實按學歷層次發放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政策,激勵高學歷大學生從軍報國,全省大學生士兵比例達86.65%。常態化開展“情系邊海防”官兵家庭擁軍優屬活動,春節、“八一”期間走訪慰問邊海防官兵家庭2000余戶,鼓勵邊海防官兵安心戍邊。在全國率先推出現役軍人家屬免票游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文旅景區的優待政策。
認真落實送慰問年畫、上門懸掛光榮牌、軍地聯合送喜報等活動,去年以來,共懸掛光榮牌9萬余塊、辦理優待證近120萬張,慶送立功喜報3000余份。深入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季”活動,全年共舉辦各類就業招聘會933場次,幫助15768名退役軍人實現就業。
落實優待撫恤政策 提升雙擁創建質量
扎實開展新一屆陜西省雙擁模范城(縣)創建活動,共命名表彰48個雙擁模范城(縣)、280個模范單位和個人,學校、醫院、景區、媒體、交通、銀行、村鎮、企業、個體戶、公益組織以及駐陜部隊官兵關注雙擁、參與雙擁的熱情高漲。持續提高烈士遺屬等8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規范優撫資金管理使用,接通優撫對象醫療補助“一站式”服務系統,實現醫保定點醫院全覆蓋,系統運行以來,已為優撫對象提供醫療保障服務20余萬人次。
積極開展社會化擁軍活動,建立各類社會化擁軍組織370余家,全省5個民用機場、62個三等以上列車客運站設置軍人優先通道和專用候車席,依托地方醫療資源為駐軍小、散、遠部隊官兵建立“就診綠色通道”,積極打造雙擁“十個一”工程,已建成雙擁公園、雙擁廣場、雙擁道路、雙擁景點、雙擁學校等1488個,開展“文化進軍營”17場次,軍地聯歡110余場,群眾自發性雙擁文化活動400余場。(記者 楊春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