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文化實景演藝如何創新突破?”“疫情之下,旅游演藝市場如何轉型升級?”……12月3日,作為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組成部分,由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陜西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疫情下絲路文化實景演藝創新發展論壇”在西安舉行,會上,行業專家、業界代表們各抒己見,就疫情下文化實景演藝如何創新突破進行探討。
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陳夢榆在回顧文旅演藝發展歷程時說,文旅演藝作為社會生活的呈現載體、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繁榮經濟的新型產業,正成為拉動地區旅游經濟發展和提升地區文化品牌的重要抓手。疫情之下對實景演藝的沖擊顯而易見,研討交流后疫情時代實景演藝的突破與創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陜西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公正表示,面對行業困境,要臨危思變不能坐以待斃,保持對文旅行業和旅游演藝市場發展的長遠信心,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探尋特殊時期的生存之道。
陜旅集團作為傳統企業,疫情之下,遭受了比較嚴重的沖擊,這也迫使陜旅集團開啟了轉型之路。
“我們依托白鹿原這個平臺開啟數字化轉型之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新的文旅產品,并同時擴大了文化旅游的邊界,傳統文旅有了更高質量的發展。”陜西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哲楠表示,未來,集團將借助數字化轉型,重新調整戰略和體驗模式,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陜西豐富的文化資源、開放的步伐為文化產業的壯大提供了機遇,在數字技術推動產業變革與創新的今天,數字技術正在與文化產業的方方面面產生化學反應。
螞蟻科技集團智能科技事業群副總裁鄒亮表示,未來螞蟻集團將與陜西旅游集團以數字技術為支撐,通過搭建文化旅游數字產業平臺,讓文旅資源“活起來”,推動陜西文旅產業數字化和文旅數字產業化一體發展,激發陜西千年歷史文化積淀,激活百億數字文旅產業發展創新發展。
西安作為西北旅游業發展的代表城市及網紅標桿,成功塑造了“西安年 最中國”“大唐芙蓉園、西安城墻、華清宮三大品牌燈會”等旅游品牌項目,但在當下,卻受到疫情防控、淡季客源不足等因素制約。
陜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姚新垣介紹,為開創北方冬季旅游體驗新方式,打破北方冬季實景演藝行業休眠局面的關鍵,陜旅集團打破常規,推出冰火《長恨歌》,從舞美、演員、技術等方面進行升級,變“冷資源”為“熱經濟”,努力唱響北方文旅四季歌。

受疫情影響,旅游演藝市場也面臨轉型。近年來,沉浸式旅游演藝市場廣受歡迎,越來越多的游客更傾向于互動沉浸式體驗項目,且能接受高付費。
“沉浸式演藝市場呈現出單體小場景朝大規模區域化發展,項目沉浸走向區域沉浸。”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院長,道略文旅科技集團創始人、總裁毛修炳表示,在未來,沉浸式演藝發展空間巨大,沉浸式產品應作為文旅行業配套項目出現,將部分景區或城市的部分區域打造成沉浸式主題區,可以更好地刺激消費,吸引更多的游客。
疫情常態化防控下,文旅產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也給文旅行業帶來了潛在機遇,以及創新發展趨勢。
“未來發展市場,線上與線下演藝必將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演出方式和商業模式”。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絲綢之路戰略委員會執行主任姜浩揚表示,無論是大型實景演出項目實踐,還是打造文旅之都筑底,都需要結合“走出去”發展戰略,開創出新興業態形式。
會場內,“創新”“轉型升級”成為共同呼聲。行業專家、業界代表針對疫情下旅游演藝發展展開對話交流,共同為陜西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陳夢榆表示,陜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為實景演藝事業蓬勃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希望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廣納真知灼見,開拓視野大膽創新,加強實景演藝理論研究,把握發展規律與趨勢,克服疫情影響,下好發展“先手棋”,占領創新“制高點”。
記者 李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