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損傷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制劑、傳統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及其代謝產物乃至輔料等所誘發的肝損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首席專家李秀惠說,能引起肝損傷的藥物種類和品種很廣泛,臨床中常見的有抗結核藥物、抗生素、抗腫瘤化療藥物等。
藥物性肝損傷也許就發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很多人熱衷于吃保健品,這很有可能導致肝損傷。很多人認為保健品有益無害,吃起來多多益善。其實不然,保健成分也是藥物成分,怎么吃、吃多少也需要進行辨證。濫用保健品有害無益,輕者用后有不舒服癥狀,重者會出現肝腎的損傷。
筆者曾治療一位年輕女士,她從國外購買了一種通便減肥產品,用后導致肝功能異常,只得住院治療。還有一位30多歲就生白發的女士,為了烏發,從網上購買了生何首烏粉,回家服用一周后出現了乏力、尿黃癥狀,到醫院檢查得知肝功能嚴重異常,不得不住院治療。何首烏生粉有毒性,泡到酒里服用也會增加其毒性。古人把何首烏九蒸九曬反復炮制后才會入藥,炮制方法不對,服用后很容易出現肝損傷。
出現藥物性肝損傷的原因很復雜。目前最新研究認為,有直接肝毒性的藥物所造成的肝損傷與用藥量和用藥時間長短有關系。比如治療腫瘤用的化療藥物、治療結核病用的抗生素藥物,醫生在使用這些藥物時,需要權衡利弊,給予患者保護措施,注意監測肝功能。
還有一種特異質型藥物性肝損傷是不可預測的,與人體的免疫狀態有關。人的個體差異比較大,不同的人臨床表現可能也會不一樣。人的遺傳易感性在藥物性肝損傷發生中也有一定作用,比如某些基因的特定等位基因與藥物性肝損傷有關,有這種等位基因的人群更容易發生藥物性肝損傷。部分藥物還可以通過抑制膽汁酸外流,致使膽汁淤積,從而造成肝損傷或產生黃疸。
出現肝損傷之后應及時到醫院治療,切不可自行找藥吃。患者在藥物性肝損傷恢復后,如果再次使用了同類藥物或其他可以引起肝損傷的藥物,可導致病情反復,出現更加嚴重的肝功能異常表現。有的藥物性肝損傷病情很嚴重,可出現重癥肝炎或肝衰竭,需要搶救治療,甚至需要肝移植挽救生命。有的病人用損肝藥物時間比較長,個人又是敏感體質,出現肝損傷后,治療6個月仍效果不理想,最終可能發展為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藥物性肝損傷的治療需要停用原先用藥或保健品。但是對于正在治療的患者是否需要停藥、如何停藥,應由醫生判斷決定。通常醫生會給患者保肝降酶、利膽退黃的藥物。病情嚴重的,必要時進行血液透析或灌注、血漿置換,甚至肝移植。
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的日常飲食應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和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果出現肝性腦病特殊情況,要限制食物中蛋白質的攝入。藥物性肝損傷并沒有傳染性,患者身邊的親人朋友大可不必擔心。
據《中國中醫藥報》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