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今年以來,我們緊緊圍繞美麗陜西建設,聚焦‘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年上半年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高雪玲說。
今年上半年,全省10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08,同比改善2.9%。關中5個設區市和延安、榆林、商洛等8個城市均同比改善。全省10個設區市平均優良天數134.7天,平均優良率為74.4%,同比改善0.2個百分點。咸陽、寶雞、渭南、西安、銅川等5個城市優良天數同比有所增加。
全省10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為7.3天,同比增加3.3天。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8.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2%。由沙塵導致的平均超標天數18.1天,比例為10%。關中5個設區市綜合指數平均為4.48,同比改善4.7%;平均優良天數119天,5個設區市同比共增加優良天數46天,同比平均增加9.2天;PM2.5平均濃度為45.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2%。
在河流水質方面,今年上半年,全省101條河流上開展監測的226個國控、省控斷面中,剔除本底影響后,Ⅰ~Ⅲ類優良水質斷面216個,占95.6%;Ⅳ~Ⅴ類水質斷面9個,占4%;劣Ⅴ類斷面1個,占0.4%,水質持續保持優。
重點流域及河流中,黃河中游陜西段水質優,除渭河、延河、無定河及其支流外的14條河流上共33個國控、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斷面占97%,劣Ⅴ類斷面占3%,同比持續保持優。長江流域陜西境內共99個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Ⅱ類及以上,持續保持優,其中漢江、丹江、嘉陵江出境國控斷面首次均達到Ⅰ類,是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飲用水方面,在全省29個國家考核的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開展監測的27個水源地達標率為100%;在開展監測的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70個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高雪玲說,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截至目前,鄉鎮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率提升至97.1%,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國家要求的100%的劃定任務。
此外,上半年全省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和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無廢城市”建設扎實推進,新污染物治理穩步推進。全省22個電離輻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及陸地γ輻射、水體、電磁輻射等386個輻射環境監測點位監測結果未見異常,同比均處于正常漲落范圍,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記者 白瑤)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