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往南,一塊規劃面積6.69平方公里的區域被委以重任——其不但和毗鄰的高新區城市客廳聯動打造出高顏值與硬實力兼備的城市級新地標,還將與西安交大創新港一起構筑“兩港帶動、跨區協同”的發展格局,成為重塑西安“大南部”的關鍵拼圖。這就是長安區首座信息科技新城——未來信息港。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未來信息港首次進入公眾視野,是在去年9月發布的《關于西安市高新片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的公示》里。在“兩港帶動、跨區協同”區域發展格局中,比肩西安交大創新港并被賦予了同等使命的未來信息港,絕對不是一個小蘿卜頭的體量和分量。
進入2025年,未來信息港迅速從藍圖走向現實,一步步揭開了神秘面紗。根據3月份發布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未來信息港校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招標計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未來信息港校區,位于西安市長安區西灃片區,規劃路以南、西灃路以東、終南大道以北、倉臺東路以西;西電校區征收范圍1084畝,凈地762畝。
“未來信息港”,并不是西安獨家首創。依托于美國斯坦福大學而建的硅谷,是全球最早的位于大學附近的高科技工業園區,不僅孵化出了一大批具有深遠影響的企業和產業,更蹚出了一條可以復制的城市發展新路。
既然有硅谷這樣現成的作業可以抄,就不用下河摸石頭,還能避免走彎路。
和先行者一樣,未來信息港,也是要把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深度連接起來,實現創新空間、產業空間和生活空間的緊密融合,將科教資源最大化轉變成“為我所用”的發展紅利。
據了解,計劃于2028年建成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港校區有別于傳統的封閉式大學,而采取了街區化布局,既是一個完整的校園綜合體,又追求與城市融合貫通、相互滲透。按照未來信息港“一軸兩核七片區”區域整體空間承載結構,將在未來信息港校區周邊大手筆打造一座花園科技總部集群,作為整個片區的核心地標形象,此為“科技總部核”;往東是面向整個西灃片區的中心公園,此為“中心公園核”。圍繞著兩大“核”,四周配置有一個科研片區、三大產業片區和三大宜居社區。

西安“大南部”更加絲滑緊湊
在“一總兩帶”總體布局下,以西咸新區為總窗口,一面向東南打造橫跨高新區、長安大學城、航天基地的“秦創原科技創新示范帶”,另一面向東北打造橫跨經開區、渭北新城、閻良區的“秦創原先進制造業示范帶”。目前,南部這條“秦創原科技創新示范帶”集中了眾多科教資源,但空間規模較小,而且較為分散,沒有形成IP級核心科創平臺。未來信息港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為什么脫穎而出的是未來信息港?主要有兩個層面的考量。
從產業發展看,信息科學領域的探索與突破已成為大國比拼爭奪的焦點之一。而這恰恰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優勢和長項所在,政策助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更強更大,本身也是使命所在。與此同時,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強勢學科高價值技術成果就地轉化,又能夠與西安正在打造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與高端制造、光電產業等5大新質生產力主導產業無縫銜接,相應構建起以五大技術集群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
從區域發展看,西邊有未來之瞳,東邊有長安大學城,處在中間的未來信息港正好可以扮演起多重紐帶功能。不僅承擔著發揮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雄厚科研實力、承接高新區科創與產業輻射、引領長安區產業創新升級的角色,還將在全面盤活、激活相鄰區域聯動發展中,與毗鄰的高新城市客廳共塑城市新中心。
高顏值的未來之瞳與硬核實力的未來信息港,將聯手構筑起一座“未來之城”。(群眾新聞記者 劉印 通訊員 楊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