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者 寇靜 李榮 王斌
“藍委員,小學生對多吃零食的危害沒有概念,能不能去校園開展一場科普活動”“藍總,我們村藥材種植缺少技術,能不能幫忙找個專家給指導下”……9月15日,正在倉庫忙碌的商洛市政協委員、農工黨黨員、陜西藍晟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藍艦接到群眾電話,把了解到的情況在手機備忘錄上記了下來。
作為商洛市政協藍艦委員工作室負責人,自2021年4月工作室成立以來,藍艦懷揣“把群眾的事當自家事”的初心,用一件件實事、一次次為民服務履行為民服務初心,努力把工作室打造成為連接黨委政府與基層群眾的“連心站”。
一間工作室架起“零距離”溝通橋
“以前群眾找委員反映問題,要么等政協開會,要么不知道去哪聯系,總隔著一層‘玻璃門’。”回憶起工作室成立的初衷,藍艦說,基層群眾的訴求很具體,但缺乏便捷的表達渠道。
2021年,藍艦找到商洛市政協,提出想在自己公司設立委員工作室,讓群眾“有事隨時來,來了有人管”。同年4月,在商洛市政協的支持幫助下,藍艦委員工作室正式設立。
走進工作室,規章制度、職責任務清晰展示,信息公示欄張貼著藍艦的聯系方式,旁邊的“訴求登記本”詳細記錄了群眾反映的訴求:2021年5月27日,調研了解商州區三岔河鎮敬老院缺少常用藥品;2022年4月11日,家長反映孩子偷偷將手機帶到學校;2023年6月14日,劉源村村民安裝天然氣需求強烈……每一條訴求后面,都跟著辦理進度和群眾反饋,清晰標注著“已解決”“滿意”。
“這些看似都是小問題,但辦理好了,能溫暖群眾的心。”藍艦說。
為了讓反映渠道更順暢,藍艦創新了“線上+線下”雙服務模式:線上公開自己的微信號、電話、郵箱,群眾可隨時網上留言;線下定期安排1名委員或志愿者值班,接待群眾來訪。
2023年夏天的一個凌晨,藍艦手機微信收到一名群眾發來的照片,反映大雨導致道路被泥巴堵塞。了解情況后,藍艦立刻聯系商州區大趙峪街道辦事處,并組織員工連夜趕赴堵塞地點,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
像這樣及時幫助解決群眾反映問題的事情還有很多。委員工作室自成立以來,接待群眾來訪200余人次,受理訴求100余件,辦結率達98%。
“把群眾小事辦好,就是履職的頭等大事。”藍艦說。
一群貼心人破解群眾“急難愁盼”
“工作室不是我一個人的‘單打獨斗’,是一群人的‘抱團履職’。”藍艦說,群眾的訴求涉及方方面面,單靠自己的力量遠遠不夠。
工作室成立以來,藍艦牽頭組建了一支由12名政協委員組成的“履職小分隊”,涵蓋醫療、法律、農業等多個領域,此外還邀請街道辦事處干部、技術專家擔任“特邀顧問”,形成了“群眾點單、工作室派單、委員接單、群眾評單”的閉環服務機制。
2023年6月,藥農張大爺向藍艦反映,由于技術有限,自家的中藥材產量低賣不上價錢,希望得到幫助。了解訴求后,藍艦組織醫藥領域的委員開展實地調研,多次召開藥農代表座談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2024年,藍艦向商洛市政協全委會提交了《關于商洛中藥材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建議》的提案,從加強機制建設、規劃引領、培育龍頭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該提案得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經過多方推動,藥材種植戶得到當地政府提供的技術培訓和資金支持,極大提高了藥材種植積極性。
“以前種植藥材只是小打小鬧,收入也不高,自從參加了政府部門組織的專業培訓,學會了科學種植,加上政府給的補貼,藥材收成越來越好,收入也跟著增加了,這都要感謝政協委員的幫助。”張大爺高興地說。
2021年洛南縣“7·23”水災,給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在看到“柏峪寺鎮受災群眾生活必需品短缺”的求助信息后,藍艦第一時間籌集救援物資趕往災區,為群眾解決燃眉之急。他還收集災區群眾訴求,向商洛市政協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商州洛南山陽災后重建恢復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提案》,市政協高度重視,組織相關委員前往洛南、山陽等洪水重災區域開展調研,助力災后重建等相關工作。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如何讓老年人過上幸福、便捷的晚年生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藍艦在帶領委員工作室成員開展調研時發現,隨著養老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現有的一些養老機構根本無法滿足社會需求,而智慧養老產業發展也較為滯后。
為精準建言,藍艦組織委員工作室部分成員,多次前往居民小區、養老機構等地開展調研,隨后向商洛市政協提交了《關于加快發展智慧養老體系建設的建議》的提案。該提案得到承辦單位的重視,由民政部門牽頭,成立了全市“智慧養老”領導小組,建立了完整的服務體系與協調機制。如今,一些老年人通過智能設備就可以監測健康狀況,遇到緊急情況一鍵呼叫就能得到及時救助。
一套好機制讓履職成效“看得見”
“群眾的訴求解決了不算完,還要讓效果能持續、可復制。”藍艦說,委員工作室不僅要“解難題”,更要“建機制”,把零散的服務轉化為長效的履職成果。
藍艦總結出“三訪三問”工作法:定期走訪社區居民問需求、走訪企業商戶問發展、走訪鄉村農戶問民生;建立“訴求臺賬”“辦理臺賬”“成果臺賬”三本臺賬,確保每一件事有跟蹤、有結果、有反饋。
針對一些共性問題,藍艦及時進行梳理,把“群眾聲音”轉化為“政協建言”。2023年,他通過工作室收集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村地區很多人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識”等訴求20余條,經過深入調研,撰寫了《關于開展常態化健康教育活動的建議》的提案。他建議相關部門定期在農村、社區開展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利用廣播、標語、宣傳單等形式普及疾病預防知識,充分發揮鎮辦衛生院、村衛生室的應有作用。
商洛市中心城區的公共停車位被占用問題一直困擾著市民。一些沿街商鋪為了自己的利益,長期設置地錐、地鎖等障礙物,導致車輛無法正常停放,道路堵塞嚴重。2025年,工作室關注到這個問題后,向商洛市政協提交了《關于整治占用公共停車位不文明行為的建議》的提案。提案交辦后,相關部門迅速開展集中整治行動,實行“網格化”管理,一些占用公共停車位的商鋪主動拆除了地鎖,緩解了中心城區的道路擁堵問題。
推動解決民生問題100余件,形成提案、社情民意信息15篇,開展政策宣講、技能培訓46場……這些民生服務清單,飽含著藍艦委員工作室履職為民濃濃的情懷。
如今,藍艦委員工作室已成為群眾反映訴求的一個有效渠道,經常有其他縣區政協委員前來“取經”。“其實這沒啥秘訣,就是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小事當自己的事。”藍艦說。
作為商洛市政協四屆、五屆政協委員,在藍艦心里,政協委員的履職舞臺不在會議室,而在群眾身邊。
藍艦說,下一步,工作室計劃在社區設立“流動服務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委員。此外,還將聯合教育、醫療領域的委員,開展“助學助教”“健康義診”等活動,把服務延伸到群眾更需要的地方。
采訪結束,一束陽光照在委員工作室的牌子上。藍艦說:“這牌子不僅是標識,更是連著群眾的‘心橋’,要把每件事辦實,才對得起這份信任。”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