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印
9月19日,商洛市洛南縣保安鎮廟底村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種植戶張永民掰下一根玉米棒,剝開翠綠的苞葉,只見整齊排列的玉米粒顆顆飽滿。“今年玉米長勢特別好,棒子又大又飽滿,還沒成熟就有不少老客戶來打聽上市時間了。”張永民笑著說。
今年是廟底村試種新品種“萃甜618”的第二年。百畝玉米再獲豐收,帶動全鎮種植戶戶均增收超5000元。
稻熟穗滿,瓜果飄香,放眼三秦大地,田野間處處升騰著豐收的喜悅。
秋糧穩產 有望再獲豐收
“前期旱得揪心,還好8月的幾場雨來得及時,玉米穗粒數一下就上來了!”在渭南市合陽縣黑池鎮峪渠村,望著眼前成片的玉米地,種糧大戶車峰感慨。
今年,車峰種植玉米超過500畝。春夏之交的高溫連旱天氣一度讓他憂心忡忡。“多虧農技部門推廣的‘一噴多促’技術跟得緊,我一步沒落,預計今年畝產能超1300斤。”車峰說。
在車峰看來,收獲的不僅是糧食,更是信心與希望。
今年上半年,陜西多地出現持續高溫少雨天氣,部分糧食作物生長遭遇挑戰。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落實抗旱保苗、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措施。隨著8月有效降水陸續到來,疊加前期防控措施到位,秋糧生產逐步回暖,長勢趨穩向好。
從陜南到陜北,從秦巴山區到黃土高原,無數像車峰這樣的種糧人,用勤勞的汗水澆灌出沉甸甸的收獲。
秋糧產量占陜西全年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二,直接關系糧食豐收大局。
為提升播種質量和糧食產量,陜西聚焦玉米、大豆等重點作物,大力推廣密植高產、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模式,并針對關中、陜南、陜北不同區域的生產特點,緊盯灌漿期、結莢期等關鍵農時,統籌技術、資金、人員等關鍵要素配置,確保秋糧穩產。
今年,全省秋糧播種面積達2990萬畝,較上年增加43萬畝,其中玉米1910萬畝、大豆280萬畝、水稻158萬畝。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實施“一噴多促”超1000萬畝次,指導農戶完成追肥、灌溉超3000萬畝次,原本偏弱的苗情逐步轉化升級,秋糧大面積實現了一播全苗、苗勻苗壯。
秋糧生產基礎更加堅實,為端牢“中國飯碗”持續貢獻陜西力量。
科技賦能 拓寬致富之路
眼下正是果園秋季管理的關鍵時期。
9月20日,在延安市黃陵縣隆坊鎮古路村景曦蘋果試驗站,一顆顆泛著誘人光澤的蘋果壓彎了枝頭。
“這是‘魔星’品種,成熟時糖度達16.8%,比傳統富士高3個百分點。”試驗站負責人王鑫隨手摘下一顆蘋果向記者介紹。
這個占地65畝的試驗站,種有“魔星”“繁花”“勞拉”3個新品種。“‘勞拉’抗寒性強,花期較傳統品種晚7天;‘繁花’坐果率高達82%,較對照組提升23個百分點。”說起這些新品種的特性,王鑫如數家珍。
這些正在申請植物新品種權的品系,是黃陵縣以科技賦能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籌碼。
這幾年,黃陵縣全面推進老舊果園改造,蘋果產業逐漸減少對土地、勞動力等傳統要素的依賴,轉向科技創新驅動的發展新軌道。目前,全縣矮砧密植果園面積突破6萬畝,畝均效益較傳統果園提升了150%。
果業是陜西最具競爭優勢的農業特色產業,也是覆蓋面最廣、從業人數最多、農民受益最大的主導產業。2024年,陜西蘋果、獼猴桃產量分別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全鏈產值分別達到1400億元、202億元,產業體量穩居全國首位。
依托科技創新與品種優化,陜西加快構建果業全鏈條融合發展新格局。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逐步應用于果園管理,科研試驗站與龍頭企業聯動發力,帶動農戶參與現代果業建設,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機制。通過品牌化運營和多元市場布局,陜西蘋果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產業蝶變 建設和美鄉村
循著8號公路走進位于秦嶺腳下的西安市鄠邑區栗峪口村,民宿庭院流水潺潺,咖啡的香氣撲面而來……
在栗峪口村“地標”——土錘咖啡館里,慕名前來的客人絡繹不絕。村民高小群熟練地操作著咖啡機,不一會兒就制作完成一杯拉花咖啡,遞到了顧客手上。
“以前我在外打工,顧不上家里,總覺得心里不踏實,現在不用出村,一個月能掙3000多塊錢,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心里踏實多了。”說起現在的生活,高小群滿臉笑意。
栗峪口村是陜西推介的首屆陜西魅力休閑鄉村之一。
近年來,鄠邑區依托秦嶺生態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文創產業。栗峪口村作為首批試點,通過盤活閑置農房、引入專業運營團隊,打造出集咖啡館、民宿、手作工坊于一體的文創產業集群。村里還成立旅游合作社,200余名村民通過土地入股、技能培訓等方式參與經營,人均年收入突破2.3萬元。
從普通農村婦女到咖啡師,從無人問津的山區小村莊到流量爆棚的網紅打卡地,栗峪口村的蝶變,是陜西鄉村產業多維度融合發展帶來生活巨變的生動縮影。
如今,越來越多的鄉村借助生態優勢與文化IP激活沉睡資源,農業農村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催生出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新樣板,實現從“環境美”向“產業興”的躍遷。
慶農業豐收,享美好生活。
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陜西各地將同步舉辦258場次慶祝活動,公布一批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廣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農帶農典型經驗,推動辦成一批農民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為農民群眾慶豐收、鼓干勁。
沉甸甸的稻穗彎下了頭,金黃的玉米鋪滿農家院落,紅彤彤的蘋果映紅果農的笑臉……大地飛歌,美好生活新畫卷正在三秦大地徐徐展開。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