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游客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參觀。
當國慶與中秋相遇,一場跨越千年的文旅盛宴在寶雞徐徐展開。10月1日至8日,寶雞推出融合歷史、非遺、音樂、科技的特色活動。從青銅器拓印的匠心傳承到銀杏音樂節的青春律動,從周原遺址的曬秋盛景到陳倉老街的非遺打鐵花,寶雞以多元場景詮釋“詩與遠方”的當代表達。
寶雞是中國青銅器之鄉,有數萬件青銅器在這里出土。每逢節假日,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都會迎來大量參觀者。
“雙節假期,我們推出‘大國禮贊 月滿華誕’主題社教活動,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此外,博物院開展愛國知識競賽等活動,讓觀眾深刻感受祖國的偉大與繁榮。”10月1日,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宣教部副主任王睿說。
除此之外,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推出一系列富有創意與教育意義的社教活動,包括“指尖拓印 傳承文明”——青銅器拓印、“指尖筑形”——青銅浮雕畫等,通過手工制作、藝術創作等形式,讓觀眾在親身體驗中深入了解青銅文化,感受古代文明的獨特魅力。
岐山縣中國·周原景區舉辦周代迎賓禮、拱手禮教學,青銅器展示教學及復制制作等現場實踐活動,讓市民游客了解周代歷史文化、禮樂制度等,同時進一步探知周文化的精髓和內涵,感受歷史人文古跡的魅力。景區還舉辦“周原曬秋”活動,依托周原遺址的歷史底蘊與田園風光,打造兼具觀賞性、參與性與文化性的秋日主題活動。
寶雞是周文化的發祥地,也曾是抗日戰爭的大后方,還是新中國工業經濟布局中的西部工業重鎮,與時代的脈搏始終同步跳動。
9月28日,在寶雞市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一封封泛黃的家書、一本本珍貴的抗戰文獻吸引游客駐足。昔日的廠房、銹跡斑斑的老機器、窯洞車間,帶領市民游客走進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我們持續加強遺址的保護與開發,創新文旅產品,提升服務質量,讓寶雞市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煥發新的活力。雙節假期,我們還舉辦背誦《少年中國說》活動,讓游客感受歷史的厚重。”寶雞市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主任王敏說。
寶雞還通過“非遺+文旅”模式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陳倉老街,非遺打鐵花震撼上演。表演者赤膊上陣,直面1600℃的鐵水。這種“力”與“美”的結合,被視為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浪漫追求。
“此外,我們為市民游客準備了冷煙花瀑布展演。冷煙花瀑布通過‘火雨’效果延續了打鐵花‘火樹銀花’的民俗意象,以科技手段實現更安全的視覺表達,表演深受觀眾喜愛。”陳倉老街運營部主管王超說。
生態旅游同樣表現亮眼。眉縣紅河谷以秋日森林徒步實踐參觀、中草藥采摘制作等實踐活動為主題,讓市民游客感受秦嶺北麓自然風光之美以及生物的多樣性;太白縣青峰峽的千米紅葉長廊推出賞漫山紅葉、觀飛瀑流泉活動,吸引眾多寫生愛好者;千陽縣千湖生態旅游景區推出國寶朱鹮和千湖濕地攝影賽,邀市民游客享秋日美景,賞國寶朱鹮……
雙節假期的“文旅熱”,既是對“何以中國”的生動回答,又是對“何以寶雞”的創新詮釋。寶雞既守住了青銅器、周禮等文化根脈,又通過科技賦能和年輕化表達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過去與未來在此完成了一場跨越千余年的對話。(記者 李靜茹文/圖)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