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馮倩楠
沒有專業演員,沒有商業廣告,沒有營銷造勢和新聞發布,僅在縣城中心搭塊臺子;臺上是“土味”“村味”表演,臺下是人頭攢動,歡呼吶喊不斷……一場看上去并不專業也不高端的“村光大道”文藝比賽卻極具感染力。
“現場氛圍真的太贊了!”9月26日,安康市寧陜縣“村光大道”年度總決賽在濱河公園群眾大舞臺上演,帶著一家五口專程從西安趕來的王莎莎在人聲鼎沸中高呼。
今年5月以來,這場由當地政府組織的“村光大道”一開演,就吸引了十里八鄉的群眾前來圍觀。一場場“周賽”“月賽”因熱烈的氛圍火爆出圈,導致比賽一票難求,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景點吸金。憑借“村光大道”這股“東風”,寧陜縣也借力走出了一條以“農文體旅商”融合創新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座位加了再加”
9月26日晚7點,雨后。戚女士帶著86歲的母親坐在露臺上,等待即將開始的“村光大道”。為了滿足老母親“周周要看表演”的心愿,戚女士每周想盡辦法搶票。
票有多難搶?線上小程序定時放票,次次都是“秒空”;線下定時排隊,大家提前幾小時拿小板凳排隊,仿佛回到計劃經濟時代排隊買肉的場景。
等到演出開始,場內人山人海、座無虛席,臺階兩邊的人行道上也站滿了人。為了讓更多人能看到節目,主舞臺座位從1200個增加到2100個,還在縣城分會場——城內另一廣場的電子屏下,設置了幾百個座位。
一些村民從家里帶來鐵鍋、鐵盆等為場上的演員加油助威,表演到高潮處,四處傳來鐵器撞擊的歡呼聲響。
整場節目持續90分鐘,展現的均是莊稼人熟知的勞作場景、民俗風情。比賽獲勝者的獎品全是田間地頭的“農家寶貝”:一頭900斤的牛、一頭生態黑豬、一只跑山羊……從頭到尾“村”味十足。
據寧陜縣政府統計,5個月的時間,共有21萬人次到現場觀看,超百萬人次收看直播,相關話題4次榮登抖音熱榜、微博熱榜、安康榜榜首。總決賽前,“村光大道”的網絡話題曝光率已經超8億次,引發廣泛關注。
總決賽結束,寧陜縣委書記周錦政現場給出了“村光大道”的成績單:全縣共接待游客158萬人次,單周接待游客最高15.33萬人次,實現旅游花費7.71億元,單周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花費分別同比增長39.05%、51.9%。
火爆并非偶然
“村光大道”總決賽進行到一半時,評委、相聲演員苗阜受邀登臺。他上臺時,天空飄起小雨,幾分鐘的相聲表演結束后,全場觀眾已齊刷刷地穿上了雨衣。這些雨衣由志愿者和執勤公安臨時發放,全程組織有序、有條不紊。
橫跨5個月、呈現22場主題之夜,1000余名農民和干部群眾登臺……這場組織性極強的活動“出圈”的背后,是寧陜縣委、縣政府對代表性文化活動IP的不懈追求和持續打造,以及全縣9個部門、11個鄉鎮、各村、各社區的全面配合。
活動開始之初,要求每個鎮舉辦“村光大道”專場。如何發動村民?“村干部先帶頭。”龍王鎮永紅村副主任羅自兵說,挨家挨戶先鼓動有才藝的、平時喜歡唱歌跳舞的村民,再找些剛畢業的年輕人和暑期回來的大學生,一支老少都有的隊伍就組織起來了。
編排節目也有講究,活動堅持“群眾當主角、山鄉即舞臺”理念,突出村味農味、土味原味,不追求“高大上”,只展現“原生態”。寧陜縣生態旅游發展中心副主任李青山介紹:“我們引導編創接地氣的鄉土節目,把寧陜的好山好水、勞作場景、老舊物件、孝義新風、非遺文化搬上舞臺,既彰顯寧陜鄉土文化特色,又喚起觀眾網友情感共鳴。”
決賽中,永紅村村民表演了舞蹈“開缸慶豐收”。“我們龍王鎮有酒廠,村民每年也會釀制苞谷酒,圍繞這一釀酒風俗編排了這個節目。”羅自兵說。
為了支持“村光大道”,寧陜各部門合力賦能,“扶上馬”更“送一程”:文旅部門統籌協調“村光大道”全民文旅活動的組織籌辦;宣傳部門聯系做好傳播工作;公安部門負責交通、安保;鄉鎮干部化身“后勤部長”;社區、村支“兩委”發動群眾,美化鄉村,解決游客吃、住、玩等系列問題,系統化支持讓草根舞臺擁有了專業底色。
“周六這天,基本一周或兩周輪一次崗,負責安保執勤工作。”自“村光大道”啟動后,寧陜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大隊長徐志剛經常“加班”,卻始終干勁滿滿。“游客能有好體驗比啥都強。”他說。
全民炒火“熱經濟”
“周六一天的收入比周內5天加起來還多。”在距離“村光大道”舞臺僅幾十米的夜市攤位前,賣烤腸、土豆和手抓餅的王師傅感嘆道。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周錦政說,寧陜縣按照以文興旅、以旅促銷、以銷興農的思路,找準“村光大道”活動和生態旅游的對接點,帶動文旅商農城深度融合,全方位激發市場需求、釋放消費潛能,促進文化事業和經濟發展交融共興,努力將活動流量轉化為游客數量、經濟總量和發展能量。
9月26日下午,在“村光大道”舞臺外,來自新場鎮的余大姐正在調試直播設備。余大姐的抖音ID為“大山里的養蜂人余大姐”,在此之前,她已經過鎮上安排,接受了兩輪直播培訓,運營過兩個粉絲超過5000人的抖音賬號。
“村光大道”活動以來,寧陜縣構建起“11+100+N”新媒體矩陣,即組織11個鎮開設文旅賬號,招募培育100余名網絡達人,發動群眾開設自媒體賬號2000余個,圍繞“大美寧陜、好客寧陜、物優寧陜”“寧陜山珍、寧陜味道”等,制作發布熱點視頻、美圖、旅游軟文、旅游攻略,助力寧陜生態旅游、特色產業和農林水產品“出圈”,提升縣域品牌影響力。
“村光大道”將網絡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還源于寧陜縣對文旅環境的持續優化。李青山說,為了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寧陜縣積極培育“旅游+”“+旅游”產業新業態,推出了“精品民宿體驗游、名品民宿深度游、優品民宿沉浸游”三大主題旅游線路,系統謀劃全縣旅游產品業態提升,突出沉浸式、參與感、互動性體驗,開發了“康養游、鄉村游、自駕游、觀光游”等新型農村旅游產品,通過“白天游山水+晚上看演出+夜間逛市集”模式,統籌抓好文化民俗、精品民宿、景區景點、特色美食宣傳推介,推動寧陜旅游由“一時火”向“長期火”轉變。
今年6月,寧陜縣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向全體寧陜干部群眾發出倡議書,“這一場展現寧陜多彩鄉村風貌與厚重文化底蘊的嘉年華,是擘畫寧陜形象、助推文旅騰飛的關鍵機遇!”“要展現寧陜人民文明素養,向身邊人傳遞‘來到寧陜都是客’‘來寧陜我們寵你’的服務理念。”
向游客讓票、向游客讓路,各單位、企業、小區全面向游客開放停車場……在全民努力下,全縣賓館、酒店、民宿周內平均入住率達到76.26%,周末平均入住率達到92.58%;重點監測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倍,農產品銷售增長49.4%,線上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4%。
“當前,寧陜秋冬文化活動已經開啟,誠邀大家一起體驗金秋寧陜、冰雪寧陜的獨特魅力,讓你感受全年不打烊、四季樂不停的寧陜熱情。”周錦政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