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玉瑋 三秦都市報記者 孫建恒
金秋時節,碩果盈枝,中國農科城楊凌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以“新質生產力·農業新未來”為主題的農業科技盛會——第32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今日開幕。
規模不斷擴大,人氣逐年攀升,“國際范兒”越來越足……30余年,農高會何以常辦常新?答案,寫在這片充滿創新激情的土地上,寫在田間地頭跳動的科技脈搏中,寫在日益擴容的“朋友圈”里。
“新農人”扎根田間
10月17日,在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一臺臺形態各異的農業機器人來回穿梭,儼然果園里忙碌的“新農人”。工作人員輕按遙控器,機器人便精準模擬植保作業,展現出非凡的靈活性。
“我們研發的這款農業機器人名叫‘靈犀’,是一款智能果園管理機器人。只需要更換掛載模塊,就能滿足不同場景作業需求,可大幅提升果園管理效率,降低果農勞動強度。”楊凌葡園智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史源說。
楊凌葡園智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農業機器人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提供經濟作物種、管、收、銷全產業智能化及無人化解決方案的企業。
第31屆楊凌農高會期間,史源帶著公司的智能果園管理機器人一亮相,就吸引了眾多參展群眾的目光。
“去年,我們在農高會上拿下首屆睿抗(楊凌)全球農業機器人應用賽的巔峰創新獎,今年在配套的軟件系統應用及病蟲害巡檢方面實現了多項突破。”落戶楊凌僅1年時間,史源和企業就被這里的科技創新“強磁場”深深吸引。
科技,始終是農科城和農高會最鮮明的底色。多年來,農高會始終堅持服務“三農”定位,全景展示農業科技新成果。
今年,農高會設置45個專題展覽和投資貿易活動,集中展示推介國內外農業“高精尖”技術和成果,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緊密對接,讓“藏在論文里”的技術轉化為“長在泥土里”的生產力,也讓更多優質農產品“出圈”,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朋友圈”持續擴容
“我們非常看重農科城和農高會的影響力,希望通過參加農高會,把企業的技術推向更廣闊的舞臺。”10月20日,深圳中農秸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席科學家臧立華說。
深圳中農秸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合成生物技術研發企業,今年首次參加農高會。“我們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研發出高活性生物酶,破解秸稈利用難題,既能避免化學污染,又能提高再生資源利用率。”臧立華說。
連日來,臧立華和團隊忙著籌備參展相關事宜,大家都很期待這次在楊凌能有新體驗、新收獲。
去年,農高會首次探索市場化辦展,展會規模、參展國別、參會人數、展會收入均創歷史新高,進一步釋放了會展經濟“強磁力”。
如今,農高會的“朋友圈”持續擴容。本屆農高會吸引近50個國家的1800多家企業參會,背后的推動力正是市場化機制的全面激活。
不僅是參展商,還是“新朋友”。
被良好的營商環境和豐富的科教資源吸引,深圳中農秸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陜西投資建設近10個綠色生物制造基地,其中首個基地將落戶楊凌。“期待在陜西結識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動綠色生物制造產業發展。”臧立華說。
今年,楊凌會展集團成立。作為農高會主辦方之一,楊凌會展集團與涉農協會、科創企業、孵化器、技術轉移機構、創投機構、展覽機構、媒體平臺開展廣泛合作,為參展商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自創辦以來,農高會始終緊扣時代脈搏,不斷革新辦會理念,累計吸引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家涉農企業和科教單位參展,累計促成投資與交易額超1萬億元,為展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成就、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寫下生動注腳。
“國際范兒”愈發彰顯
對很多人來說,農高會就像一場年度聚會。每年秋天,大家相約楊凌敘舊暢聊,還能結識新友,在交流中探索農業發展新方向。
荷蘭威斯康集團是一家全球頂尖的農業自動化設備供應商,已多次隨荷蘭展團參加農高會。去年農高會上,該企業展示了溫室高效植物組培室、植物工廠、溫室內部自動化生產等先進技術。
“農高會是我們認識中國客戶、了解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窗口。”荷蘭威斯康集團亞太區業務發展及商務總監高嵩介紹,企業借助農高會平臺進一步打開了中國市場,希望未來能和中國伙伴攜手提升世界農業生產技術自動化水平。
農高會不僅促成了企業間的合作,還逐漸暢通了中國農業與國際接軌的渠道。
今年,農高會的“國際范兒”越來越足——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白俄羅斯、荷蘭、瑞士等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等國際組織確認參會。10月16日,楊凌農高會海外展再次走進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助推中國農業技術、裝備與品牌“走出去”。
依托上合組織農業基地、農高會等高水平開放平臺,楊凌不斷深化與中亞各國在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產業示范與貿易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截至目前,楊凌已舉辦首屆中國—中亞農業部長會議、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議、楊凌國際農業科技論壇等50多場國際交流活動。
“農高會承載著端牢‘中國飯碗’的使命,匯聚起鄉村振興的動能。歡迎大家常來楊凌,讓我們攜手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向更高質量的未來全速邁進。”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史高領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