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旭
記者從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獲悉,2019年以來,西安已實施老舊小區改造2364個,加裝電梯1025部、電梯更新168部,切實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同時,西安市還實施“三供一業”改造1281個,完善了這些老舊小區的供水、供電、供暖、天然氣等基礎配套設施,從根源上改善了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條件。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打造宜居幸福家園
近年來,西安市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將老舊小區配套設施規劃建設管理作為工作重點,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著力打造宜居、便捷、舒適的居住環境,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配套基礎設施方面,西安市系統摸排老舊小區燃氣、電力、排水、供熱等配套基礎設施和養老、托育、停車等民生缺口設施,統籌布局街道級和社區級(5分鐘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實現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一張圖”管控全覆蓋。建設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95個,完成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2.8萬平方米,建設15分鐘便民服務圈117個,建成并運營社區養老服務站1044個,增加三甲醫院13個,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05所,新增學位49.97萬個。
在道路和管網改造方面,全市累計修復破損道路397萬平方米、改造排水管網116萬米、供水管網50萬米、實施小區雨污分流2445個,改造供電線路147萬米、實現天然氣入戶小區1596個,老舊小區居民生活便利度有效提升。
西安市還積極盤活利用閑置房屋資源、空閑用地,合理調整綠化布局,有針對性地增設停車位、健身廣場、適老化設施等小區配套設施。2019年以來,新增地面停車位4萬個,非機動車充電樁4363個,新建或改造社區服務中心130個,增設養老服務設施18處,進一步提升小區及周邊設施水平。
在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全市共拆除違建125萬平方米;完成建筑節能及外立面改造194萬平方米,增設兒童活動場所227片,增設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地、公共綠地1129片,小區周邊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守護城市獨特文脈
分組審議中,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人大代表對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立足城市發展實際,極大推動老舊小區配套設施改善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并圍繞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
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抓好老舊小區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是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有委員建議,應從強化績效監督管理、建立績效評價全流程管理體系、加強審計監督三個方面入手,確保資金使用合規高效,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提供堅實資金保障。
委員建議,在老舊小區改造中,需要重點聚焦適老化改造、無障礙設施及管網更新等民生痛點,希望更加廣泛地聽取居民意見建議,強力推進管線更新、加裝電梯等關鍵工程。
西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處處有故事”。委員建議,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應注重文脈傳承,挖掘老舊小區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主題文化街區,增強文化底蘊。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老舊小區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發展工程,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確保改造成果讓群眾可感、可知、可及,持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讓廣大市民共享城市高質量發展成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