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欣澤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也是經濟活力的風向標。
前三季度,陜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81.77億元,同比增長6.1%,高于全國1.6個百分點。這一成績體現出陜西消費市場具有的韌性與活力。政策托底、場景創新,成為陜西釋放消費潛力的關鍵所在。
筑基求“穩”——
消費的根本在于信心,而信心來源于堅實保障。
收入穩是核心支撐。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91元,同比增長5.6%,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這背后是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7.77萬人、1.41億元穩崗返還資金和25.93萬人次政府補貼性技能培訓的有力支撐。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0%,高于全國0.3個百分點,消費基礎更加厚實、均衡。
有了收入托底,還需“敢消費”的環境。陜西印發《落實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任務清單(2025—2027年)》、發布《消費維權服務站建設與管理規范》省級地方標準,持續優化消費環境,解除消費者后顧之憂。
提質向“優”——
釋放消費潛力,關鍵在于提供打動人心的產品和服務。
在“以舊換新”政策推動下,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28.4%,通信器材類商品增長45.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增長38.8%。數據表明,陜西消費升級正從“有沒有”向“好不好”邁進。國慶期間,西安SKP、砂之船銷售額分別增長19.41%、17.64%,折射出品質消費持續升溫。
服務消費以優質供給擦亮特色名片。“三秦四季”文旅品牌的持續打造成效顯著,2000多項主題文旅活動、70條精品旅游線路的推出,推動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5.2%。
“活”字增效——
消費活力緣于業態創新與場景拓展。
前三季度,全省限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同比增長20.1%,即時零售、直播帶貨等新業態蓬勃發展。陜菜美食文化節、“安康好網貨”直播選品賽事,推動本土特色產品走向全國。
場景活是動能所在。銅川通過舉辦足球超級聯賽、發放消費券,巧妙將賽事經濟轉化為住宿餐飲的實際收入;寶雞推出“馬拉松賽事+博物館”票根優惠政策……陜西各地積極推動消費與文化、旅游、體育等元素融合,不斷激發市場新潛力。
安康、銅川、漢中等地限上消費呈兩位數增長,陜南三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均超6%。隨著西延、西十等高鐵路網的持續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帶來的消費縱深,正成為陜西消費市場最具潛力的增長極。
穩是基礎、優是方向、活是動能,前三季度陜西消費市場的穩健表現,正是三者協同發力的結果。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大直達消費者的普惠政策力度”等舉措。展望未來,鞏固“穩”的基礎、加大“優”的供給、激發“活”的業態,陜西消費引擎必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