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引漢濟渭工程作為國家重大水利基礎設施,水源涵養區為保障清水北送作出了戰略性貢獻,但其發展也面臨多重現實制約。為此建議:
一、省級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和協調推動。依據國家相關政策,綜合考慮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水質改善效益、水資源量等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補償標準,明確各方權責與補償方式,實現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
二、優化調整水資源稅收益分配格局。結合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要求,對引漢濟渭工程產生的水資源稅收入進行省級統籌調劑,研究制定向水源涵養區傾斜分配的具體方案,彌補因其特殊功能定位和稅收集中效應帶來的財稅損失,保障其持續開展生態保護的財力。
三、探索創新多元化的綜合補償方式。除資金補償外,還應大力推動技術、人才、項目等多元補償,積極推動受水地區與水源地區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