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十四五”時期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發展成效

9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曹淑敏,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董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劉建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韓冬介紹“十四五”時期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成就,并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題: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十四五”時期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發展成效
新華社記者邢拓、楊湛菲
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5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成就。
內容創作持續繁榮
有線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直播衛星等電視大屏用戶合計超過10億,網絡視聽用戶達到10.9億;“十四五”以來制作發行電視劇(網絡劇)超1500部、動畫片超3500部,紀錄片超35萬小時,微短劇約15萬部;2024年全國廣電視聽服務業總收入達到1.49萬億元……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曹淑敏介紹,我國在用戶、內容、產業等規模上已成為廣播電視大國、網絡視聽大國。
“十四五”期間,文藝工作者扎根人民,推出了一大批叫得響、傳得開的視聽作品。
——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今年以來,推出《我們的河山》《歸隊》等劇集,用生動影像彰顯偉大抗戰精神。《覺醒年代》《問蒼茫》等劇集賡續紅色血脈,實現“破圈”傳播。
——傳承文化根脈,展現時代風采。《山花爛漫時》《人世間》等劇集打動人心,引發觀眾共鳴;《何以中國》《中國官箴》等紀錄片傳承傳統文化,反映時代風貌;《典籍里的中國》、“中國節日”系列等文化節目豐富熒屏供給,傳遞正能量。
近年來,微短劇蓬勃發展,成為新大眾文藝的重要業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韓冬介紹,“十四五”期間,廣電總局組織實施“微短劇+”行動計劃,開展“跟著微短劇來學法”“微短劇里看非遺”等活動,推動微短劇賦能千行百業。
精品涌現離不開良好創作環境。連續兩年出臺豐富電視大屏內容、促進廣電視聽內容供給的文件,調整電視劇集數、季播劇播出間隔時長等管理政策……一系列政策舉措為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為群眾提供更好服務
2023年,廣電總局啟動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問題治理工作。針對人民群眾關切的“雙治理”工作進展,曹淑敏介紹,經過兩年多努力,基本實現了開機看直播,取消了機頂盒開機廣告,大幅壓減了收費包,增加了優質免費內容供給,治理成效明顯。
部署插入式微型機頂盒和一體化電視機,更好解決“連線多、不美觀”問題;持續推進“一個遙控器看電視”;進一步拓展操作復雜的治理場景;解決用戶反映強烈的“自動續費”問題,把“自動續費”變為“自主續費”……在前期治理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
此外,在前期機頂盒開機廣告全面取消的基礎上,強化智能電視開機廣告治理,目前93%的機型實現了開機廣告“一鍵關閉”功能,并向用戶提供“永久關閉”服務。
“我們堅持以用戶導向為牽引,強化用戶權益保障,今年年底前省級衛視頻道將全面取消虛假宣傳醫藥廣告。”曹淑敏說。
強化科技引領作用
超高清是全球視頻技術發展的大趨勢,正深入影響人民群眾的視聽生活。
新拍攝制作的電視劇、網絡劇、紀錄片等基本實現超高清化,新聞、體育、綜藝等多類型節目超高清占比持續擴大;多家省級衛視將推出超高清頻道,多家網絡視聽平臺加快超高清建設……
“下一步,我們將發布移動終端超高清顯示和視頻分發標準,推動5G超高清手機、平板、車載屏等終端畫質和體驗全面提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劉建國說。
與此同時,廣電視聽領域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和規范管理。目前我國97%的省級電視臺已應用AI技術,有力賦能內容創作、生產、傳播等各環節。
提升國際傳播能力
《山海情》《我的阿勒泰》等優秀作品在海外廣泛傳播,中國微短劇“圈粉”全球、在海外刮起“中國風”……追中國劇、看中國節目在眾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新風尚。
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是促進文明對話、增進國際友誼的重要紐帶。
“十四五”期間,廣電視聽節目和服務出口規模增長已超過40%,我國視聽平臺國際版已觸達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每年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視聽作品在中國播出,進一步豐富觀眾視聽體驗。
“今后將繼續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用豐富的內容、先進的技術、靈活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董昕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