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1月13日電 題:內容創新破局、技術賦能提質、責任擔當領航——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觀察
新華社記者謝櫻、姚羽
11月11日至13日,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行。與會嘉賓聚焦“智能聚力 系統變革”主題,共話智媒時代發展新路徑。多位業內人士分享了新形勢下媒體在內容創新、科技賦能、責任擔當等方面的積極探索,為新時代的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提供了重要參考。
創新:以優質內容在流量時代占領主陣地
當前輿論場面臨著注意力分散、閱讀碎片化、短視頻“霸屏”等多重壓力,在“百家爭鳴”“萬號爭名”的流量池中,媒體如何持續影響受眾?
大會上,媒體對內容創新的熱議指向一個共識——最破圈的產品往往秉持了最傳統的專業堅守。
浙江廣電堅持“親眼看到、親身感受”,云南日報俯身挖掘“聚光燈外”的故事,背后是“在場、真實、深度”的專業本質。湖南日報通過解開曾在延安與毛澤東合影的美國人威廉·泰勒的身份之謎,聚焦跨國救援的人道主義光輝,展現內容創新的巧思。
與會者普遍認為,技術、算法會變,但人們對真實信息的需求、情感聯結的渴望、價值引領的期待并未改變。內容創新的核心,始終是對品質的堅守、對真實的尊重。
“與其追著算法跑,不如回到我們真正擅長的地方,把內容做好。對于主流媒體來說,內容不是靠噱頭博眼球、賺短期‘流量’,而是要靠信任贏得長期‘留量’。”安徽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中心副總監吳薇說。
賦能:用新技術為內容傳播插上翅膀
在芒果TV自主研發的跨語種智能譯制平臺上,屏幕左側播放《左宗棠收復新疆》中文視頻,右側點擊“轉換為阿拉伯語”,短短時間,平臺便能顯示相應語言字幕,并自動生成與原視頻音色相近的配音,縮短了不同語種受眾的認知距離。
“平臺基于自研多模態大模型技術,融合語境感知字幕翻譯、情感化語音復刻、生成式嘴型同步三大核心能力,支持多個語種轉化。”芒果TV技術研發人員張超介紹,這個平臺已全面應用于芒果TV國際端,讓中國故事更高效、更生動地遠播世界各地。
這恰是智能時代媒體的發展路徑——以內容為王立本,用技術創新賦能,讓優質內容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傳遞價值。
多位參會人士認為,從鉛與火到光與電,從數與網到云與智,科學技術的每一次躍遷都催發媒介形態的迭代升級,帶來傳播方式的創新突破。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董事長龔政文表示,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人工智能即將迎來真正的爆發,媒體要積極投入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實施“人工智能+視聽”行動,以“文化+科技”雙前鋒重構發展基因,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超高清等新技術作為底層架構,打造功能強大的數智基座。
責任:靠價值引領在信息洪流中筑牢根基
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媒體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強大工具和廣闊空間,也成為媒體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由湖南省委網信辦、省司法廳指導,紅網自主研發的“問法湖南”5G智慧精準普法平臺,為媒體履行社會責任寫下生動注腳。
“借助5G、云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通過‘點單+派單’匹配和‘律師認領制’,平臺實現湖南省2047個行政村法律服務全覆蓋。”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董事長賀永祥說。
微博政府媒體事務副總裁、總編輯陳麗娜說,數智時代,虛假信息已成為全球性風險。在此背景下,主流媒體的“壓艙石”作用愈發關鍵。作為權威信源,主流媒體及時介入輿論監督,能擠壓謠言空間,穩定社會情緒、凝聚共識。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日報社)副社長黃燦認為,信息爆炸時代,真相易被噪音淹沒,媒體不能隨波逐流,而更應做好信息“校準者”、輿論“定盤星”。如今,在價值引領與技術驅動下,主流媒體、商業媒體與自媒體正集結發力,讓社會責任在實踐中落地生根。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