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雙親恩情似海,養兒育女不畏艱辛;子女成人理應孝敬;說話溫聲、態度和氣……”7月24日,在洛南縣景村鎮車塬村張田珍的院落,村黨支部書記薛亞紅一段開場白飽含深情,樸實話語里藏著對孝道的真切感悟。這場別開生面的院落會,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在場群眾的話匣子,瞬間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為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孝老愛親傳統美德,破除陳規陋習,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連日來,景村鎮積極開展“到群眾中去——孝德故事進百村”分享交流文明實踐活動。干部群眾圍坐在樹蔭下、院壩里,面對面拉家常、話孝德、商發展、解難題,讓孝善之風順著鄉音飄進家家戶戶。
“孝老愛親不僅溫暖家庭、福澤子孫,更能促進鄰里和諧、凈化鄉風民風。反之,薄養厚葬、攀比彩禮等陋習只會加重負擔、敗壞風氣。”薛亞紅圍繞移風易俗、孝德典型以及惠民政策等,結合村里的真實案例,用鄉音土語講解“厚養薄葬”的道理:“父母在世時多端一碗熱飯、多陪坐一會兒,比百年后擺排場、講闊氣實在多了!”她的話像剝蒜一樣直截了當,戳中了在場人的心事,院落里響起一陣會心的掌聲。
“以前總覺得紅白喜事排場小了丟面子,現在才明白孝道在心里不在場面。”23歲的小李紅著臉說,“就像我給爺爺做碗他愛吃的軟面,幫他曬太陽、翻被褥,講講村里的新鮮事,老爺子笑得合不攏嘴——這比啥排場都金貴。”
院落會上,鎮村干部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張家媳婦數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婆婆,李家兒子省下煙酒錢帶老父親體檢……一個個鮮活故事成了最生動的教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慢慢咂摸出道理:孝德不在轟轟烈烈,是天冷時給老人添件衣,是飯桌上多夾一筷子菜,是閑時陪老人嘮嗑。干部趁機呼吁大伙兒向身邊模范看齊,婚事新辦不攀比,喪事簡辦不鋪張,用平日里實打實的貼心照料代替講排場的虛禮,讓家家戶戶的小日子暖起來。
除了聊孝德,鎮村干部還帶著“問題清單”上門,把惠民政策解讀、養老醫保咨詢、反詐防騙提醒、防汛避險知識都搬到了院落里。針對村民關心的增收致富、矛盾調解等事兒,大家圍坐在一起算細賬、想辦法,實現了“傳思想”與“辦實事”雙豐收。
截至目前,景村鎮已開展“到群眾中去——孝德故事進村組”活動25場次,收集社情民意20多件,現場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0多件。一場場院落會像一粒粒種子,把孝善新風播撒在田間地頭,也讓干部群眾的心貼得更近了。(記者 王斌 通訊員 馬宏濤)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