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白小芳 賀鵬飛)9月9日凌晨5時50分,在革命圣地延安,由中國能建投資建設的延安東繞城高速公路關鍵控制性工程——南泥灣機場大橋,在67米高空平穩啟動轉體。經過90分鐘精準操控,重達2.5萬噸的T型剛構橋體成功旋轉77.49度,實現毫米級精準對接,一舉創下“世界最高、噸位最重、跨度最大”的上位轉體設計橋梁工程世界紀錄,標志著我國在復雜地質、跨越運營鐵路線的大型橋梁建造領域取得新技術突破。

南泥灣機場大橋全長638米,上跨包西鐵路、西延高鐵等2條鐵路干線及3條公路,施工環境復雜,安全要求極高。為最大限度減少對鐵路運輸的干擾,項目團隊經多次專家論證,設計優化為“先平行鐵路懸臂澆筑、后整體轉體”的施工方案。其轉體系統采用國際領先的球鉸支座結構,重達33噸,安裝精度誤差控制在毫米級。轉體過程中,依托嵌入梁體的傳感器和智能控制平臺,實時回傳應力與變形數據,實現全程數智自動化操作,最終在鐵路運行“天窗期”內完成精準轉體。
中國能建總承包公司副總經理,葛洲壩三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趙芳甫表示,“南泥灣機場大橋的成功轉體,不僅是中國能建踐行國家戰略、服務革命老區發展的具體行動,更是我國橋梁轉體技術又一次重大突破。項目團隊以‘延安精神’攻堅克難,將數智建造與綠色施工深度融合,打造了新時代延安市交通建設的標桿工程。”
該項目建設難度極大,面臨多項世界級挑戰:橋高67米,轉體高度54.5米,均為同類橋梁之最;轉體重量2.5萬噸,相當于在23層樓高空操控抬起約3座埃菲爾鐵塔;橋梁同時跨越電氣化鐵路和高鐵線路,施工安全風險極高;地處黃土高原,冬季極端低溫達-20℃,混凝土施工難度大。項目團隊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開展多項科技攻關,創新設計270平米高空作業“超級平臺”,專項研發公路行業總重524噸、寬36米,當前國內在建橋梁施工中最重、最寬的全封閉菱形掛籃,攻克了大體積混凝土低溫澆筑難題,采用“數字孿生+實時監測”系統實現高空異形結構施工全程可控,彰顯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雄厚實力和科技水平。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建設者日夜堅守和智慧凝聚。”項目經理林坡在接受采訪時說,“最難忘的是在嚴寒中完成‘斗拱’澆筑、在深基坑緊鄰鐵路條件下施工、在毫米級精度上完成球鉸安裝。一千多個日夜,我們與風沙為伴、與數據較勁,終于迎來今天勝利的轉身。”
延安東繞城高速公路全長56公里,是陜西省公路網重要組成部分和“十四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86.88億元。全線采用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6米。該項目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投資建設,葛洲壩交投公司組建項目公司參與管理,葛洲壩三公司參與投資建設。
“南泥灣機場大橋作為全線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將有效提升區域路網整體通行效率,成為延安城區東部最關鍵的交通樞紐,大幅縮短南泥灣機場與周邊高速路網的通行時間,鋪就追尋紅色記憶的便捷之路。”中國能建葛洲壩交投延安東項目公司董事長王勇介紹。
項目建成后,將有效連接延安新區與南泥灣機場,分流70%過境車輛,徹底突破延安“Y”型峽谷城區的交通瓶頸。并與包茂高速、長延高速共同構成環繞延安中心城區的快速環線,形成榆林與西安之間的新南北通道,全面實現延安“三縱兩橫一連接一繞城”高速公路規劃布局,進一步強化陜北地區交通網絡功能,對促進陜西北部區域協調發展、革命老區振興、服務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