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在介紹推動全社會參與應急管理工作經驗時,點贊了西咸新區64歲市民王希盈以教科書式操作成功撲救秦嶺山火的先進事跡。這登上了多家媒體平臺熱搜。
王希盈為何能獲得如此肯定?這源于一段記錄她在210國道秦嶺段旁臨危不亂、組織眾人撲救初起山火的視頻。該視頻在抖音一度沖上熱搜,網友稱贊她是“民間智慧與責任的典范”。
在3月21日國際森林日之際,應急管理部舉行森林草原防滅火安全知識發布會,王希盈作為群眾代表受邀出席并分享經驗。她的分享生動具體,突出了群防群治的重要性,獲得媒體關注。
一年內3次登上熱搜,王希盈將這歸功于日常的公共安全教育:“消防員常來社區講解演練,兒子也常為我普及消防知識,沒想到關鍵時刻頂了大用。”
時間回溯至今年初。“快看,那邊在冒黑煙!”1月12日,王希盈一家五口外出游玩。18時許,他們駕車沿210國道從寧陜縣廣貨街鎮返回時,發現前方路邊升起一道濃濃的黑煙。
寒冬臘月,秦嶺山區天干物燥。王希盈立即撥打火警電話,并駕車靠近現場,發現3處明火呈三角狀分布,最大的火舌已躥至一人多高,火點距森林僅10余米,情況危急。
四周荒無人煙,專業救援力量尚在途中。千鈞一發之際,王希盈的兒子李任輝——一名消防設施安裝員果斷作出判斷:“必須馬上用樹枝撲打火源,阻止火勢蔓延。”他迅速取出車載滅火器沖向火點。王希盈則組織家人到路邊攔車求助。
“快來幫忙,火燒到林區就出大事了!”王希盈揮舞圍巾高聲呼救。短短幾分鐘,3輛車、10名群眾就趕了過來。
設備有限,大家就聯手用路旁的樹枝和隨手可得的工具奮力撲打火苗。
撲救過程中,王希盈下意識地將社區演練中學到的“發現隱患—報警—初期撲救—組織疏散”流程應用于實戰。在她的指揮下,眾人分工協作、有效配合,火勢在消防員趕到前已基本得到控制。
后經消防部門評估,若非王希盈等人果斷處置,火勢極可能蔓延至林區。
省林業局以王希盈的事跡為典范,加強科普知識宣傳,增強全民防火意識。
“真救過火才知道火燒起來多么兇險。”王希盈在接受采訪時感慨,“人人都多一分警覺、多一手準備,我們的家園就多一分平安。”
(記者 苗雨蒙)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