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大唐不夜城(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近日,陜西省商務廳正式公布首批“陜西省商旅名街”名單,西安大唐不夜城、老城根Gpark、寶雞石鼓-陳倉老街等20個街區從全省眾多候選對象中脫穎而出。
這20個街區憑啥入選?首批之后是否還有第二批?“商旅融合”又是如何拉動消費、激活區域經濟的?
20個街區的共性:文旅為魂 商業為基
“培育商旅名街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擴大消費、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部署的關鍵舉措。”陜西省商務廳流通業發展處一級調研員段永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關于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文旅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先后出臺,明確提出以現有資源升級改造和元素融合為著力點,依托步行街、歷史文化街區、商圈等載體,打造兼具歷史博覽、旅游購物、休閑體驗功能的商旅融合街區。
“將商旅名街創建納入全省提振消費硬仗和八大文旅產業鏈群建設,既是陜西打造‘文旅強省’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持西安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有效支撐。”段永安表示,通過培育沉浸式、互動式文旅消費集聚區,既能提升街區商業價值,更能滿足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消費需求。
此次入選的“陜西省商旅名街”覆蓋全省10個地市,其中關中地區占14條,占比超七成。段永安指出,這些街區的核心共性在于“文旅元素豐富、商業氛圍濃厚、消費吸引力強、管理服務優”,且在區域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
西安大唐不夜城便是典型代表。作為全國首批示范步行街,這里白天可觀唐風建筑、賞非遺展演,夜晚則有燈光秀、實景演出輪番上演,成為游客體驗西安文化的首選之地。
這一融合效應,直接體現在商戶的經營數據上。茶話弄西安大區運營負責人梁峻赫介紹,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位于大唐不夜城的茶話弄“不夜城長安禮物店”營收周環比增長超200%,10月4日當天更是接近400%;從消費場景看,超75%訂單來自線下門店,且訂單峰值從日常的15時前后,延至17時至19時——這恰好與游客“夜游不夜城”的出行節奏高度契合,“夜間客流的集中爆發,為門店帶來了大幅增量”。
另一值得關注的街區是寶雞石鼓-陳倉老街。段永安說,該街區在環境設施完善、商業品質提升、文旅融合聯動等方面成效顯著,近期已被推薦參加新一批全國示范步行街評選。漫步老街,既能看到還原先秦文化的石鼓閣,也能找到老字號美食等,歷史與現代的碰撞,讓這里成為寶雞文旅消費新地標。
商旅融合 小切口撬動大成效
為何要強調“商旅融合”?段永安解釋,這既是商旅名街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以“小切口”撬動消費“大成效”的系統性工作。
今年上半年,省商務廳、省文旅廳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商旅名街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以文化IP為切入點、以深度融合為關鍵點、以商業繁榮為突破點,通過“商業、文化、旅游”融合與“形態、業態、文態”融合,打造具有省內外乃至國際影響力的商旅名街集群,助力陜西萬億級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這種融合并非簡單的“文化+商業”疊加,而是要實現“1+1>2”的效果。以西安書院門為例,這里以書法文化為核心,街區內既有書法名家工作室、文房四寶店,也有茶館、特色小吃鋪,游客在選購書法作品的同時,還能坐下品一壺茶、嘗一口陜西特色美食,文化體驗與商業消費自然銜接。
段永安表示,這種融合本質上是“文化藝術創作與商業價值實現的平衡,也是生產、流通、消費的互動銜接”,需要在市場規律下找到最佳結合點。
此次入選的20個街區中,不少是由老商圈、老街區改造升級而來。段永安介紹,這些街區在改造過程中,均參照全國示范步行街評價指標,制定了科學完整的規劃和實施方案,錨定“商業繁榮地、文化展示地、旅游目的地、對外會客廳”四大目標,在客流量、綜合營收、數智化建設等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以西安老城根Gpark為例,作為從傳統商圈升級而來的商旅名街,這里不僅引入了國際國內知名品牌,還打造了下沉式廣場、露天劇場等公共空間,定期舉辦藝術展覽、音樂節等活動,將“購物消費”升級為“體驗消費”。
數據顯示,升級后的老城根Gpark客流量年均增長15%以上,綜合營收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西安城西片區的消費新引擎。
評選有標準 公眾可參與
首批“陜西省商旅名街”的認定過程嚴格規范。段永安介紹,認定工作始于2024年,經地市商務、文旅部門篩選審核、擇優推薦后,省商務廳先進行梳理初審,再組織第三方機構召開專家評審會,依據《陜西商旅名街評定規范(暫行)》《陜西商旅名街評價指標》,從“總體定位、環境設施、功能品質、智慧水平、文化特色、管理運營、綜合效益”7個方面25項指標進行打分排序,最終形成認定建議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后正式發文確認。
在這一過程中,公眾并非“旁觀者”。段永安透露,公眾參與主要體現在名單公示和動態管理環節——已認定的商旅名街原則上每兩年復核一次,若出現服務質量下降、消費者投訴集中等問題,將面臨整改甚至摘牌的風險。
被認定為“陜西省商旅名街”后,街區能獲得哪些實際支持?段永安透露,目前各級政府主要在“改善公共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提供支持,省商務廳已聯合財政廳印發通知,明確對首批商旅名街項目以“免申即享”的方式給予資金獎補,后續還將開展案例推介、模式推廣、授牌激勵等活動,提升街區知名度和影響力。
針對公眾關心的“如何避免重認定、輕運營”問題,段永安表示,省商務廳將從三個方面發力。加強統籌協調與調研督導,指導地市和街區制定“一街一策”實施方案,將商旅名街建設與商貿、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保持支持政策的連續穩定,通過資金獎補引導運營主體重視管理創新與服務優化,健全可持續發展機制;建立動態跟蹤機制,定期統計街區客流量、綜合營收、業態結構等數據,開展調研評估,及時發現并解決運營中的問題短板。
消費者獲得更優質的體驗與保障
對消費者而言,“商旅名街”與普通商業街有何不同?段永安表示,兩者本質上都是消費載體,但商旅名街在“歷史文脈與建筑風貌的觀感、商品和服務的品質保證、業態布局的科學合理、消費環境的安全便捷”等方面更具優勢。
以大唐不夜城為例,游客不僅能在街區內找到從平價小吃到高端餐飲的各類美食,還能通過“智慧導覽系統”快速查詢商戶信息、演出時間。
其中,茶話弄等品牌門店針對游客需求,還推出了“長安主題包裝”“便攜外帶杯”等服務,讓消費體驗更貼合旅游場景。“這種優勢不是靠‘貼標簽’得來的,而是通過長期的運營優化積累的,消費者實地體驗后就能明顯感受到。”段永安說。
首批“陜西省商旅名街”公布后,不少市民和游客關心“是否會有第二批”。對此,段永安表示,陜西培育商旅名街的工作不會止步于首批,未來將按照“成熟一批、鞏固一批、帶動一批”的思路,持續推進創建工作。“目前第二批的具體時間表尚未確定,但我們會根據首批街區的運營情況、各地申報意愿等因素,適時啟動后續認定工作,爭取讓更多優質街區加入進來,形成‘陜西商旅名街集群效應’。”
如何平衡商業盈利與文化傳承?段永安認為,這需要運營主體、商戶共同探索。“過度商業化會失去文化本真,只談文化傳承則難以持續運營,關鍵在于找到兩者的平衡點。”他以大唐不夜城為例,指出該街區通過“文化展演引流、商業服務變現”的模式,既讓游客感受到了西安的歷史文化魅力,也讓商戶實現了盈利,“這種模式值得借鑒,但每個街區的文化特色、商業基礎不同,不能簡單復制,需要因地制宜探索適合自己的路徑。”
記者 石喻涵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