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從高空俯瞰,陜西王掌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蘋果種植基地郁郁蔥蔥。 陜西農村報記者 賴雅芬攝
在陜西,一場圍繞“鏈”的深刻變革,正悄然重塑這片土地上的農業基因。從“大而不強”到“全鏈賦能”,從“傳統生產”到“價值躍升”……全產業鏈建設,已成為陜西破解現代農業發展瓶頸的關鍵落子。即將于10月25日召開的第32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成為展示全產業鏈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
這幾年,陜西以鏈為脈,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農業生產走向“高精尖”:花椒不再只是調味料,還成為生物農藥;蘋果不再是尋常美味,還裝入航天員的太空餐盤……一條貫穿種植、加工、科研、品牌、銷售的全產業鏈,正將田間地頭與舌尖消費緊密相連,讓“土特產”攀上高端價值鏈。
強龍頭 補鏈條
從“小散亂”到“一體化”
10月15日,洛川縣槐柏鎮洼里村,果農路紅珍開著自走式果園作業平臺穿梭在果園中。“現在的果園都是標準化作業,和過去完全兩個樣。”站在作業平臺上,路紅珍手一伸就能夠著樹梢的果子,笑著說,“以前修剪、采摘得爬上爬下,費勁得很。如今,樹高控制在3米內,果園機械化率超過70%,效率和安全都有了保障。”
現代農業的科技化步伐,遠不止于種植端的革新,更延伸至采后的精深處理環節。
在陜西王掌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智能分選車間,每秒72張照片捕捉,依據糖度、色澤、大小、瑕疵等20多項指標自動分級——一條百米長的綠萌8.0智能選果線正高速運轉。“好果賣高價,次果做加工,一點不浪費。”公司總經理王超說,“這幾年,我們每年都會參加農高會。希望借助這個國家級平臺,讓洛川蘋果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從一家一戶的零散栽種,到如今貫通育種、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格局,洛川蘋果產業走過的路,正是陜西蘋果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陜西以全產業鏈建設為抓手,推動蘋果產業從“小散亂”走向“一體化”。目前,全省蘋果產業鏈產值突破1400億元,果業增加值在一產增加值中的占比超過29%。
樹品牌 闖市場
從“土特產”到“陜西牌”
在以“小木耳大產業”聞名的商洛市,以鏈式思維抓產業已成為共識。
“家門口建了香菇廠。農閑時,我去打工掙點零花錢,美得很。”在丹鳳縣花瓶子鎮蘇河村,村民李書霞一邊麻利地收拾菌包,一邊說,“手機一點就能監控溫度濕度,現在種香菇非常智能。”在她身后,100座智能溫控菇房整齊排列、菇香四溢。
這個由陜西金時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香菇基地,正在上演從“土特產”到“陜西牌”的精彩蝶變。作為陜西食用菌全產業鏈建設的鏈主企業,公司創新推出“龍頭企業+產業基地+集體經濟+庭院經濟”模式,不僅自種500萬袋香菇,還帶動農戶種植了640萬袋。
“我們在為農高會準備最新的菌類深加工產品。”公司董事長沙建軍說,“農高會是展示陜西農產品品牌的重要平臺,希望借助這個平臺讓更多‘陜西牌’農產品走向全國。”
據了解,第32屆楊凌農高會將繼續設立“特色現代農業展”,重點展示全省在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還將舉辦“中國好蘋果大賽”“特色農業品牌展”等系列活動,助力“土特產”升級為閃耀的陜西“金名片”。
陜西農業正在鏈上突圍,向新而行。圍繞蘋果、獼猴桃、畜禽肉類、乳制品、蔬菜、食用菌、中藥材、茶葉8條特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陜西正以工業思維重塑農業,以鏈式思維激活產業。本屆農高會上,這些產業鏈建設的最新成果將集中亮相,為全國各地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陜西方案”,讓更多農產品跨越山河、驚艷世界。
陜西農村報記者 賴雅芬 黃敏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