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作品萌芽到持續改版,直至榮獲群星獎載譽而歸,廣場舞《鼓舞聲聲迎盛世》承載了一大批文藝工作者、愛好者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樸素情懷——
記者 柏樺
“獲獎了,給大家報喜,我們的廣場舞《鼓舞聲聲迎盛世》獲獎了!”
11月4日下午,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第二十屆群星獎頒獎現場,陜西省文化館工作人員劉茜喜不自勝,急忙將領獎畫面發送到排練群,與所有為這個節目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參與者分享喜悅。
從決定采用陜北腰鼓的表現形式進行創作,到榮獲2024年陜西省廣場舞大賽一等獎,再到5次改版后亮相第二十屆群星獎的舞臺并載譽而歸,這部作品承載了一大批文藝工作者、愛好者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樸素情懷。
精益求精 逐夢群星
2023年,《鼓舞聲聲迎盛世》幾乎走遍了全國各地。
“引領新風尚 歡躍新時代”陜西省廣場舞展演、“云動天下潮舞大同”全國廣場舞大會……所到之處,這個陜北腰鼓題材的節目均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一場場表演、一次次亮相,讓這種承載著陜北人民喜怒哀樂的藝術形式被更多人所了解,也讓傳承了上千年的非遺項目從黃土高原走向全國。
“最初選擇腰鼓這個題材,是希望陜西的特色藝術形式和非遺項目能被更多人看到。這種熱烈昂揚的場面也更能體現當代老百姓身處太平盛世的幸福感。”作為主創團隊的一員,劉茜和同伴們從創作之初就對這部作品有很高期待。
兩年多的不斷打磨,先后3次改版,一部堪稱“陜北腰鼓的當代演繹”的作品終于被捧到大眾眼前。2024年陜西省廣場舞大賽上,《鼓舞聲聲迎盛世》一舉奪冠,并被省文化和旅游廳推薦至全國群星獎評選的舞臺。
得知這部作品將要登上國家級賽場,省文化館館長邵怡帶領主創團隊狠下心來,再次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版。“我們要做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而是‘老百姓都能參與的廣場文化活動’。”這句話成了主創人員堅定的信念。
短短半年時間,調整陣型、改進動作、重新寫詞譜曲、融入更多陜北文化元素,甚至表演服裝的紋樣設計也在不斷調整。
動作上,既要創新還要易推廣,“躍步擊鼓”“旋身甩綢”等新創動作,無論老少都能舞起來;音樂上,《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的經典旋律中融入童聲RAP,讓傳統文化與當代表達碰撞出火花;陣型上,40人的成人團隊里加入10名8歲至11歲的孩子,歡騰的腰鼓方陣里,時尚的街舞元素成為點睛之筆……
又是兩輪改版,終于,一部被主創人員認可的作品出爐了。
盛世中華 薪火相傳
9月21日,星期日,秋雨淅瀝。
西安體育學院籃球排球館,廣場舞《鼓舞聲聲迎盛世》的賽前排練進入最后階段。再過3天,這支老、中、青、少四代人組成的隊伍便要啟程,前往第二十屆群星獎終評的現場。
這一刻,沒有人言語,激昂的旋律一遍遍響起,整齊劃一的腳步不斷旋轉騰挪,系著紅綢的鼓槌在空中揮舞。
“全力以赴,精彩綻放!”備賽階段的每一天,響亮的口號回蕩在排練廳里,所有人都沉浸在對一個舞步、一個細節的嚴格要求中。
常常,主創人員因為一個動作的改進而欣喜,因為和著音樂喊節拍而聲音嘶啞卻毫不懈怠;常常,主創人員和隊員們一邊吃著盒飯一邊聊著改進方案,突發靈感時,即使嘴里的食物尚未咽下,也一定要起身比畫給同伴看。
排練場上,汗水滾落,被浸濕的練功服緊緊貼在身上卻沒人在意,只是抬手抹把汗,繼續跟上節奏。
“后生,這不對!這鼓聲要的是那股咱老祖宗在黃土坡上跟天斗的狠勁!”老藝人高金愛將他的畢生心得都教給年輕人,“這不光是動作,還要體現咱陜北人的精氣神。”
放下工作偷偷參加排練的李有恒,常常被妻子數落。但每每回家,妻子總會一邊給他改善伙食,一邊打趣地說:“掌柜的,打腰鼓吃飯就是香!”
“打著打著就愛上打腰鼓了,現在一天不打就手癢癢。”“00后”學生佳偉靦腆地說,上次給家人表演,爺爺激動地說“這才是咱陜北的好后生”。
小演員們將每天放學后的時間都用來訓練。有時訓練結束已將近晚上11點,沒來得及完成作業的孩子們,一邊哭一邊寫。第二天,他們又興高采烈地來到排練場。
進入備賽倒計時,每天10個小時以上的高強度排練,沒有一個人說放棄。
“這是咱的榮譽,不管咋都要堅持!”隊員們互相鼓勵。小演員們的家長,即使心疼孩子也依然紅著眼睛陪孩子訓練:“沒事,再堅持幾天。”
9月25日,第二十屆群星獎廣場舞門類終評現場。四代人同臺的《鼓舞聲聲迎盛世》壓臺演出,剪紙紋樣的“鉤云布衫”、標志性的白頭巾、空中飛舞的紅綢,在高亢激昂的陜北民歌和熱情歡快的腰鼓表演中點燃全場。
“黃河流過家門口,爺爺的鼓槌握在手”童聲RAP響起,白衣綠褲的孩子們上場。他們帶著非遺傳承的使命,用一聲聲鼓點、一次次吶喊向觀眾展示新時代少年兒童的朝氣蓬勃與自信。全場觀眾為他們鼓掌、喝彩。
這一刻,站上這個舞臺的意義已然超越了獎項爭奪。他們用行動表明:陜北腰鼓的傳承,不僅是陜西非遺傳承扎根人心的有力見證,是幾代人關于理想信念的守護與堅持,是人民群眾對盛世中國美好畫卷的描摹和詮釋,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萬千氣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