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陳倉區立足區情實際,響應群眾期盼,聚焦教育改革發展重點目標任務,精準實施教育高質量發展“1358”戰略,全區教育工作呈現出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網點布局更加優化、隊伍素質更加過硬、教學成效全面提質、發展體系更加健全的良好態勢。
實施隊伍建設“雁陣”行動,健全能上能下政策導向和激勵機制,發揮校園長“頭雁”效應,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參與率達到15%。持續推進“縣管校聘”改革,建立區內教師走教制度,完善骨干教師雙向交流機制,“十四五”以來培養省、市級教學能手145人、學科帶頭人15人。
實施學生發展“強基”行動,建立健全黨政領導干部講思政課常態化機制,推進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依托“三個課堂”,打造科技、藝術、體育、綜合實踐等學生社團5大類、70多項。建成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3所,省市級中小學研學基地4個,打造全市首個省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實施質量建設“振興”行動,出臺《教育教學教研管理考核工作方案》《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聯盟推動陳倉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實施方案》,成立各學段各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創建市級“作業革命”示范校21所,“寶雞好課堂”示范校6所,建設省級學科課程基地3個。組建組團式教育新聯盟14個,教育集團4個,與全國名校自主聯盟33個;支持校企合作,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占比達52%。
實施育人環境“提質”行動,優化網點布局規劃,建立消除“大校額、大班額”長效機制,撤并中小學校20所,新建及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4所。加快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建成市級智慧校園示范校6所。實施一批中小學幼兒園“改提計劃”、操場軟化改造和校舍維修項目,累計投資2.75億元,推動城鄉優質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全區教育承載力全面提升。
實施家校社會“護苗”行動,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配齊配強專兼職校醫和心理健康教師;推動完善家校社(村)銜接配合機制,建設各級“家長學校”59所;理順校外培訓機構分類歸口管理機制,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率88%;發揮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職能,“掃黃打非”基層工作站、“護苗工作站”建設實現全覆蓋。(任雨婷)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