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渭濱大地,西部傳感器產業園的生產線高速運轉,寶石管業的深海復合管在千米海底助力勘探;在政務服務驛站里,幫辦人員為企業、群眾高效辦結業務;高家鎮的油桃通過駐村幫扶走出國門,八魚鎮的葡萄基地正忙著對接新客商……從車間到田間、從園區到社區,渭濱區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
今年以來,渭濱區持續深耕深化“三個年”活動主戰場,唱響項目建設推進、營商環境突破、作風能力提升“三重奏”主旋律,聚力打好“八場硬仗”和“五優”城區升級版攻堅戰,全區上下干字當頭、爭先進位,交出亮眼成績單:渭濱區獲評“2025年中國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區”,寶雞石鼓文化城旅游休閑街區躋身“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三點融合推動政務服務‘就近辦’”入選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畫卷正徐徐展開。

重點項目 筑牢發展“壓艙石”
高質量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渭濱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聚精會神謀項目、心無旁騖抓項目,續建項目持續加力、新建項目快速推進,營造了干字當頭、你追我趕、比拼爭先的濃厚氛圍。
7月的西部傳感器產業基地,麥克傳感流量計擴產項目建設正酣。工人們穿梭在車間內,抓緊調試設備,為試生產做最后沖刺。“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頂尖的流量計檢測與生產基地,可年產電磁流量計6萬支、變送器30萬支,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形成集聚效應。”企業項目負責人趙文的話語中充滿期待。
這一項目的快速推進,是渭濱區深耕產業集群、實施工業提質“6422”戰略的生動注腳。目前,總投資82億元的15個傳感器項目全部開工,56個工業技改項目全速推進,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項目建設既要“頂天立地”,也要“鋪天蓋地”。在新建路中學旁的全民健身運動公園里,學生們在標準化田徑場奔跑,老人在門球場切磋技藝,這座投資960萬元的民生工程通過錯時開放,既解決了周邊3所學校運動場不足的難題,又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持續暢通。全長101公里的南山美麗鄉村休閑帶,串聯起八魚鎮葡萄莊園、高家鎮油桃園等20余個特色村落與農業園區,其中石鼓段20.6公里已全線貫通,為鄉村旅游和產業發展鋪就快車道。“這條路不僅是景觀路,更是產業路、致富路、幸福路,有力推動了沿線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石鼓鎮黨委書記趙海波高興地說。
民之所盼,政之所為。今年以來,渭濱區以醫療教育、鄉村振興、城市治理等領域為切入點,謀劃實施了一批事關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項目:全市目前規模最大的公辦幼兒園——寶雞市渭濱幼兒園建成投用;姜炎路等3條瓶頸路先后完成改造貫通;石壩河街道和八音街橋等橋梁災后重建項目主體陸續完工;龍山片區品質提升“五大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區中醫醫院綜合樓改擴建項目也在加速推進,預計2026年6月投用后,將大幅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一個個民生項目的落地,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數據見證發展速度:截至2025年6月底,渭濱區161個新建項目全部開工,開工率100%,省市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分別達到78.2%、79.79%。項目建設的“加速度”正轉化為“強動能”,撐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營商環境 激活市場“新動能”
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更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區上在持續擦亮“‘渭’您服務”品牌的基礎上,創新探索“三點融合”新模式,讓發展環境更優、企業群眾辦事更方便,成為激發市場新動能的“強磁場”。
“以前,辦營業執照需要跑到政務大廳,至少得花費半天時間,現在好了,下樓就能辦!”在人民商場政務服務驛站,商戶張亞蘭通過自助終端,用手機掃碼,不到幾分鐘就完成了業務辦理,省時省力的體驗讓她贊不絕口。目前,渭濱區創新“園區+商圈+社區”三點融合政務服務模式,將105項高頻業務事項延伸至群眾“家門口”。
服務不止于就近,更在于貼心。為企業紓困解難,區上打出“組合拳”。得知陜西寶成航空儀表公司需拓展經營范圍,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開辟“綠色通道”,組建專班上門指導,全程跟蹤幫辦,3個工作日順利完成審批登記。“今年上半年,我們常態化開展進企業、進項目、進園區‘三進’活動,提供周末延時服務40期,幫辦代辦500余件,提供證照到期提醒47次,用真心換取企業與群眾的滿意。”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房小龍介紹。
今年以來,渭濱區在商貿振興上持續用情用力。針對商業實體經濟發展的痛點,成立工作專班,下沉一線調查研究、宣講政策、聽取建議、解決問題。用心服務、精準幫扶換來的是累累碩果:姜譚綜合市場建成試營業,招引各類業態35家;無人銷售驛站首批31個建成投用;京東電器煥新升級、全新開業;天貓電器寶雞首店太白路店盛大開業、老實人超市太白路店進駐裝修,宏運悅生活清姜店簽約落地。上半年,占全市三分之一強的商貿市場穩定保持了兩位數增長。
消費活力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全區上半年舉辦“文旅商社火游演”“踏青賞春促消費”等35場活動,吸引客流25萬人次,帶動消費3.8億元;以舊換新政策更讓市民嘗到甜頭,累計核銷補貼4376.8萬元,撬動消費增長2.73億元,用多元舉措點燃市場熱情。從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的煙火氣,到智慧樓宇里的忙碌身影,渭濱區正以服務“軟環境”孕育更多的發展“硬實力”。

作風建設 鍛造干事“硬脊梁”
加強黨的作風能力建設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才能持續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渭濱區始終把作風建設作為黨員干部的必修課。組織新提拔科級領導干部、年輕干部、關鍵崗位干部153人,分三個批次赴革命圣地延安,采取理論授課、實地講解、分組研討等方式,開展“延安精神再教育”培訓,固根守魂、強能補鈣,不斷加強黨性修養,錘煉過硬作風。如今,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黨員干部始終干在實處、沖鋒在前。
第3期學員張天琪表示:“為期一周的延安之行,參觀革命舊址、聆聽革命故事、開展交流研討等,讓我對這片紅色土地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鄉鎮干部就是要扎下根,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今后,我將傳承優良作風,奮發有為,爭當服務群眾、助力‘三農’的排頭兵!”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是以優良黨風引領社會民風的戰略之舉、務實之策。區上先后舉辦為期五天的全區領導干部學習教育讀書班,開展“走在前、作示范”交流研討;到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等教學點位開展研學實踐活動;組建宣講團進機關、進鎮(街),深入開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集中宣講月活動,累計舉辦讀書班86期,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研討、講黨課等1203場次。
作風硬不硬,關鍵看執行;作風好不好,關鍵看領導。渭濱區委、區政府始終緊盯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以上率下、成風化人。區上堅持抓好問題查擺,全面梳理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深挖問題根源,為整改落實提供精準靶向;抓好整改整治,制定詳細具體的整改措施,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時限,累計解決1405個實際問題。
在學中知敬畏、在查中找差距、在改中見真章,才能真正把學習教育抓緊抓好、抓出實效。面對問題,渭濱區立行立改、核實辦理,用“馬上就辦”的效率展現工作作風,用“動真碰硬”的態度彰顯責任擔當。“干部就要干字當頭,這是本分!”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建軍的話,道出了干部的擔當精神。
風好正是揚帆時,千帆競發勇者先。渭濱區正以項目建設的“熱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以營商環境的“溫度”深入踐行服務宗旨,以干部作風的“硬度”不斷提升工作質效,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加速奔跑,用實干實績書寫新時代的“渭濱答卷”。(郭飛 楊萌芽 朱皓璠)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