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正在重塑城市發展空間。8月20日,商洛市政協召開“發展低空經濟壯大新興產業”對口協商調研座談會,政協委員、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以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在“云端藍圖”與“地面實踐”的碰撞中,助力低空經濟“振翅高飛”。
在商洛市無人機培訓基地,當飛手在實訓基地完成高難度飛行演示時,現場發出陣陣驚嘆聲。基地負責人萬里介紹,目前,各行各業對“飛手”的需求明顯增加,人才缺口也帶火了無人機培訓,參訓學員的職業構成也呈多元化,自開班以來,已有200多人前來咨詢、報名和參加培訓。
“低空經濟產業發展需要大量專業人才,這些場景展示不僅呈現了低空技術的多元融合,更凸顯了校企協同創新的廣闊前景。”王相陽委員表示,應加強與高校、職業院校的合作,建立低空經濟人才培養基地,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
調研組走進陜西國飛領翼科技有限公司展廳,電子屏幕上“讓飛行更有價值”的標語格外醒目,展廳內各式各樣的無人機模型、應用場景展示以及模擬飛行生動展現了無人機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
“我們專注于低空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應用,探索出了一條專業無人機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出路。”公司負責人李元武介紹,目前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應急、救援、消防、巡檢、環保、測繪、執法等多個行業。
“低空經濟是一片藍海。”陳發春委員建議,因地制宜培育多樣化低空應用場景,拓展文體旅游、物流配送、智慧城管、應急救援等“低空+應用”產業鏈,推動“低空+”產業協同發展。
2024年,市政府聯合陜西交控集團著手建立商洛市低空經濟飛行綜合監管服務平臺。
“平臺集基礎設施靜態圖、應用場景及航線數量、飛行活動、飛行計劃及其執行情況、告警信息等于一體,是市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中樞’,建成后可以保障低空應用快速接入省平臺,形成全國低空一張網。”市低空監管服務平臺負責人李成黨介紹道。
在丹鳳工業園區,調研組了解到,通用機場吸引了部分東南亞國家前來進行飛行駕照培訓,陜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多條數字化智能化的生產線,除航電系統外,其他無人機所需零部件均可自主設計生產,并具備超大翼展固定翼、多旋翼飛行器的整機生產能力。
一路走來,直觀地感受到了商洛低空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低空飛行產品和應用場景以及無人航空器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給方向委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表示,商洛凈空條件好,氣象條件穩定,低空經濟發展大有可為,要支持通用機場、飛行服務站、導航設施等建設,前瞻布局低空新型基礎設施,完善低空經濟軟硬件和配套設施,優化產業生態環境,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商入駐。
實地調研結束后,召開了專題協商會。委員們圍繞發展低空經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展開深入討論,積極建言獻策。
“低空經濟想要高質量發展,首先離不開頂層設計。”唐亞哲委員說,“要加快研究出臺《商洛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積極推進商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建設,制定低空經濟專項規劃與優惠政策,有力有序推動低空經濟創新發展。”
“低空經濟產業鏈條長,覆蓋多部門、多企業,如何進行科學統籌有機融合,是當前商洛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礎所在。”徐祥勇委員建議,建立“政府部門引導+國有企業助推+民營企業實施”發展路徑,采取依托“設施招引企業,企業聚集科研,科研吸引投資,投資發展產業”的模式發展低空經濟。
董長順常委建議,加強北斗、5G、云計算、大數據、AI、信息安全等現代技術應用,分階段、分區域推進涵蓋通信、導航、監測、電磁、反制等功能的低空數字智聯網建設,提升飛行管控服務能力。
探索構建軍地民協同的空域靈活使用機制,簡化非管制空域飛行審批流程;建立健全低空飛行安全管理體系,制定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應急預案……委員們摸清了實情、找準了癥結、開出了“藥方”,為推動發展低空經濟凝聚了廣泛共識、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市政協副主席李建洲表示,將持續關注低空經濟,對調研協商中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總結,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報送黨委政府決策參考。同時,還將通過開展跟蹤調研、民主監督等方式,推動調研協商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助推商洛低空經濟從“起飛”到“騰飛”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記者 寇靜)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