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要以質量興農為突破口”“政府應加大對扶貧產業相關產品的政府采購力度。”在12月25日召開的“陜西省蒲城縣政府政協專題協商會”上,與會政協委員、特邀非委員代表們和政府領導、部門負責人圍繞“質量興農”進行了專題協商。
為提高協商議政水平,更廣泛地反映各界心聲,陜西省蒲城縣政協積極探索協商新形式,這次召開的政府政協質量興農專題協商會上,除了前期參加深入調研的委員外,還特別邀請了生產一線的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代表來談問題、說建議。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要抓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發展新產業,還要振興老品牌!”就如何提高農產品品質、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蒲城縣富硒水果家庭農場負責人燕曉斌建議,“作為干旱地區,應大力推廣家庭農場水肥一體化項目,實現定向、定量、定時滴灌與施肥同步進行,解決盲目施肥帶來的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問題,著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面對目前農村小農戶、老齡化、婦女化加劇的現實,長期從事果業生產的四方果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樊印平認為,“只有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等組織的示范引導作用,產業興旺才有技術、質量保證。”
怎樣讓“蒲城酥梨”這個久經市場考驗的特色產業真正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蛋蛋”,縣政協委員、果業科技推廣中心農藝師緱耀武認為,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蒲城先后獲得“中國酥梨之鄉”、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國家出口酥梨質量安全示范區等榮譽,“蒲城酥梨”也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認證、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等稱號。圍繞如何提質增效,他建議要通過做好果園間伐、品種更新、土壤改良、平衡配方施肥等基礎工作,并依托新組建的酥梨試驗示范站對鎮村果業技術干部、果農大戶、專業合作社技術負責人等加大培訓力度,從根本上提升酥梨品質。
作為畜牧強縣,如何更好地實現種養結合,走循環農業之路?縣政協委員、金粟山蛋雞合作社理事長王文娟建議,“要通過建設現代化集約式畜牧養殖園區,加強畜禽污染物有效利用,使畜禽排泄物就地轉化為能源或有機肥料,達到清潔生產標準,提高畜產品質量,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種什么、怎么種、賣給誰”是農民的“三個顧慮”。為除去這一群眾普遍的“心病”,縣政協委員、“農掌門”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總經理代崇化說,要優化科技服務模式,加強科技資源、資金整合,充分發揮農技部門、農業龍頭企業的職能和優勢,通過互聯網平臺、微信公眾號、短信等,提高農技服務靈活性和高效性,促進產業升級和農戶增收。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作為來自行業監管部門的政協委員、食藥監局副局長尉少軍認為,只有大力推進質量興農,才能走出“有產量無質量,有數量無效益”的老路子。他建議要抓住關鍵:一是要把好農產品“出口關”。對種養殖關鍵環節實施全程監管、記錄,確保只有合格的、優質的農產品才能進入流通環節。二要把好市場“入口關”。對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大型商超、建立農殘獸殘快檢室,確保農產品經過檢測合格后方能進場銷售。
“天有不測風云。”雪災、風災對農業特別是設施農業影響巨大,最讓農民頭痛的災害。田運瓜菜合作社理事長 張建彬建議政府加強引導和支持,做好農業保險工作,切實提高現代農業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
委員們和相關生產一線代表的發言引起了蒲城縣政府領導的共鳴,要求相關部門認真梳理并采納委員和相關代表的建議,堅持走提質增效之路,讓現代農業的發展惠及更多百姓。(劉海強)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