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蔣維博
2月8日,銅川市政協十五屆四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10位委員依次走上報告席,分別圍繞發展數字經濟、縣域經濟、綠色低碳循環農業、中醫藥事業、文旅產業等建言獻策,鏗鏘的話語、睿智的思維、貼近民生的建議,傳遞出政協委員的使命擔當。
數字經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和關鍵引擎,也是銅川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和重要支撐。市政協常委曹艷玲代表民盟銅川市委會建議,按照全省光電子產業“一體兩翼”總體布局,大力實施“追光計劃”,全面發展第三代半導體、芯片檢測封裝、先進激光與光電制造、光電器件等產業,積極布局智能終端和前沿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數字經濟“基本盤”。
依托孫思邈中醫藥文化資源優勢,銅川市構建起醫、教、研、產、文“五大體系”,連續舉辦六屆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市政協委員李景群代表民革銅川市委會建議,持續辦好中醫藥文化節,借力“孫思邈”金字招牌,常態化舉辦中醫“夜市”,開發推廣中醫藥文創產品、非遺手工體驗等特色產品,切實講好中醫藥故事,全方位弘揚中醫藥文化。
“培育鄉土精英‘新農人’,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市政協委員王振興代表民建銅川市委會建議,打造優質引才環境,擴容“新農人”精英方陣,全方位考量以新型職業農民、鄉村工匠、鄉土人才為主體的“新農人”組織農業生產、帶動農民增收、推動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等情況,激發“新農人”從業熱情與積極性。
隨著老年人日趨多元化的服務需求,銀發經濟已成為銅川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要求和培育經濟新動能的重要內容。市政協委員南海代表民進銅川市委會建議,推行“社區+物業+養老服務”模式,組建由村(社區)簽約醫生、網格員、法律顧問、心理專家等組成的“養老顧問”隊伍,分級成立工作站和服務網點,制定個性化服務指南,不斷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加快推進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是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市政協委員戴艷華代表農工黨銅川市委會建議,吸引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托社區開展“嵌入式”托育服務,打造“15分鐘托育圈”,不斷增加公建托位供給。同時,鼓勵支持醫療衛生機構與托育機構建立“醫育結合”托育服務新模式,為嬰幼兒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會場外春意濃濃,會場內激情迸發。委員們還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特色文旅精品、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綠色低碳循環農業高質量發展、秦創原銅川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等提出意見建議。
一句句情真意切的發言、一條條好的意見建議,飽含著委員們的智慧與心血。這些發言貼近實際、反映民意,既有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金點子”,也有改善民生的“好建議”,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大家的發言聚焦省市重點工作,結合銅川實際,從新質生產力到民生重點工作,從鄉村振興到創新平臺建設,委員們深入調研,提出的建議質量高、可操作。”市委書記李九紅對大會發言作出批示,這也是他連續三年對委員大會發言作出批示,并要求有關部門在工作中積極采納,轉化成工作思路和舉措,推動全市各方面工作高質量發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