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謝昊天 康斌
通訊員 何立昕
“從‘政協講堂’汲取的不僅是知識,更能啟迪履職方向、激發責任感。”近日,漢中市政協委員楊帆在聽完“‘中’字型文化研究工程”專題講座后深有感觸。這一共鳴,也是漢中市政協精心打造“政協講堂”的初衷所在。
面對新時代對政協委員履職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破解委員“本領恐慌”?漢中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創新驅動,以學習開路,積極探索實踐,精心打造了“政協講堂”這一特色履職平臺。如今,它不僅是傳遞知識的講臺,更成為展現新時代政協委員擔當作為的重要窗口,在深化思想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提升履職質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協講堂”的生命力,源于一套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漢中市政協將其作為年度重點工作,由相關專委會具體承辦,確保組織有力。在內容設計上,“政協講堂”緊扣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這條主線,聚焦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理論實踐前沿以及法律、文史等必備知識。通過邀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作專題授課,引導委員深刻把握時代脈搏,進一步統一思想、增進共識,夯實履職根基。
“我們的目標是讓‘政協講堂’成為委員提升能力的‘加油站’、凝聚共識的‘連心橋’。”漢中市政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內容供給,創新形式載體,不斷提升“政協講堂”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今年以來,“政協講堂”先后圍繞“漢中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修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重要論述”“人工智能基礎知識及DeepSeek實踐應用”“‘中’字型文化研究工程”“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等主題,開展了一系列高質量的專題輔導。
“政協講堂”絕非坐而論道,其核心在于將學習成果高效轉化為協商議政、服務大局的強勁動能。
今年首期講堂,邀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巖土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王建智教授,深入剖析“漢中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修復”。兩個小時的系統講解,從時代背景、糧食安全到規劃藍圖與未來展望,為委員們清晰勾勒出漢中未來發展的空間路徑。
委員們表示,通過現場聆聽講座,未來的履職方向更明、思路更清。今后將積極發揮“智囊”作用,圍繞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和生態修復深入開展調研,助力繪就漢中美美與共的生態畫卷。
4月9日,一場題為“人工智能基礎知識及DeepSeek實踐應用”的講座同樣引人入勝。中國電信集團高級工程師李勇的精彩報告,讓委員們近距離感知科技前沿脈動。
市政協委員何耘深受啟發:“講座緊貼科技發展前沿,收獲很大。未來我將聚焦‘人工智能+’行動及其在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應用,深入調研,精準建言,為漢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
……
近年來,漢中市政協已成功舉辦“政協講堂”近50場,有效凝聚了思想共識,大幅提升了委員的履職能力和建言水平。
重視學習、崇尚學習是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漢中市政協以建設學習型機關為目標,將“政協講堂”作為重要抓手,激發委員和機關干部持續學習的內生動力。現如今,機關干部帶頭學、委員踴躍參與學,勤學善思、學以致用蔚然成風。
“‘政協講堂’為我們搭建了寶貴的學習交流平臺,能讓我們及時把握國家大政方針和經濟社會發展動態。在這里,我們收獲知識,更強化了履職盡責的責任與擔當。”市政協委員安翔如是說。
企業界委員孫可可坦言:“以前關注點相對局限。通過‘政協講堂’系統學習了文旅發展、城市治理、反詐等跨領域知識,既開闊了視野,也提升了建言獻策的格局。”
學習之風不息,創新探索不止。漢中市政協在“政協講堂”方面的生動實踐,為新時代建設富有活力的學習型政協組織提供了有益啟示。下一步,漢中市政協將繼續依托這一平臺,進一步探索創新履職方式,持續激蕩學習之風,不斷精進協商之能,為推動漢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政協智慧和力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