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王秋 記者 唐冰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連日來,安康市政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決策部署,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重點課題,組織委員深入調研、務實協商,為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言獻策,確保政協履職與黨政工作同頻共振。
如何破解這一重大課題?市政協立足安康實際,聚焦“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賦能富硒產業”兩個關鍵切入點開展調研。兩個多月來,調研組不畏酷暑,采取本地調研與外出考察、實地調研與座談交流、集中調研與自主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力求摸清實情、找準問題、提實建議。
市政協副主席楊軍介紹,調研組多次召開意見征集會,廣泛聽取發改、科技、工信等部門負責同志及專家、企業代表的建議,反復修改完善調研報告。
為形成履職合力,市政協聯合各縣(市、區)政協及民主黨派、工商聯開展協同調研,共收集調研材料14份,既豐富了協商內容,又為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同題共答、優勢互補,有效提升了議政質效。”市政協副主席柯玉富表示。
6月26日,在市政協五屆二十二次常委會會議上,市政府通報了安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進展:富硒產業、生態旅游、新型材料三大千億級產業鏈初具規模,現代物流、毛絨玩具等配套產業穩步發展,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勢頭良好。但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科技貢獻率偏低、產業層次不高等問題。
會上,各黨派團體、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圍繞產業升級積極建言獻策,共商發展良策。
針對產業園區發展瓶頸,市政協民宗委聚焦產業規模小、鏈條短、創新弱等突出問題,提出優化產業布局、強化要素保障、引進急需人才等五方面建議。
圍繞富硒產業升級,市政協社法委表示,雖然產值7年翻番至760億元,但仍面臨創新投入不足、標準體系不完善等挑戰,建議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深化產學研合作、健全標準體系等措施,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科技創新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是安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市政協常委、民盟市委會主委汪信娥建議,聚焦主導產業發展痛點和需求,建立全產業鏈溯源平臺,打造數字化應用標桿,以算力項目為契機,培育“鏈主”企業。
市工商聯副主席、秘書長潘杰將視線聚焦于新型材料產業發展方面,建議篩選一批龍頭企業、示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持續強化項目資金管理,建立健全項目質量管理體系。
針對農業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漢濱區政協副主席晏長榮建議,堅持規劃創新引領,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因地制宜培育農業園區新質生產力。
漢陰縣政協主席劉定東則圍繞產業補鏈強鏈、聚鏈成群建議,堅持精準化專業化招商,重點引進能夠帶動產業集群、提升技術水平、填補產業鏈空白的優質項目。
聽完委員們的建言,與會各部門負責同志積極回應,表示將認真梳理、充分吸納真知灼見,將其轉化為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具體舉措。
“要把安康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市政協主席周建功表示,要把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為履職重點,找準與政府共同發力、協同推進的著力點、發力點,凝聚起強大合力,為加快構建具有安康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智慧和力量。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