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張海燕 記者 唐冰)近日清晨,陽光灑滿社區廣場。這是漢陰縣政協深入推進“委員四進網格”活動現場。委員們與居民圍坐一圈,手捧筆記本,認真傾聽、記錄著大家的“急難愁盼”。“學校門口早晚高峰擁堵嚴重”“村民飲水水質渾濁”“農副產品銷路不暢”……你一言我一語間,群眾的真實訴求被原汁原味地匯聚起來。活動旨在深入基層、暢通民意渠道,精準捕捉民生痛點,為政協履職找準方向,這些鮮活的問題將被梳理成一份沉甸甸的“履職清單”,轉化為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推動相關部門研究解決,切實將人民期盼轉化為履職實效。2024年以來,縣政協推動142名委員融入52個基層網格,讓協商民主根系深深扎進基層土壤。
小網格里的大民生:從“坐等議題”到“主動破題”
“過去委員履職多是開會、調研、提案,現在直接扎進網格,問題發現得更早,解決得更快。”教育界委員喻達斌在走訪時發現,城區小學門口早晚高峰擁堵嚴重,家長、學生苦不堪言。他迅速撰寫社情民意信息,并聯動住建、交警等部門召開“微協商會”,最終推動增設臨時停車位、優化護學崗位配置,問題得到快速解決。
這樣的“速效履職”已成為“四進網格”的常態。委員們采取“坐診+巡診”模式,定期進網格走訪,把履職陣地延伸到小區樓棟、田間地頭。截至目前,縣政協通過網格收集問題建議320余條,協調解決基層困難209件,化解矛盾糾紛65%以上。
“多方聯動”解難題:打通履職“最后一公里”
“中壩村的新水廠建成了!”村民張阿姨難掩喜悅。此前,該村因供水設備老化,水質渾濁問題困擾村民半年之久。政協委員沈桂芝在網格了解后,立即與鎮政府、水利部門、村委會和群眾代表聯動協商,推動新建水廠項目落地。為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回音”,縣政協構建起“委員+網格員+委員工作室+專委會”的四方聯動機制,形成問題收集、協商、督辦、反饋的閉環。平梁鎮興隆佳苑社區因物業糾紛長期未決,政協委員牽頭組織業主、物業、社區多方協商,最終促成矛盾化解。類似的案例越來越多,群眾真切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提質增效的關鍵:讓協商理念扎根基層
委員“四進網格”既要解決具體問題,更要想群眾所想,商群眾所盼,讓“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理念深入人心。在雙乳鎮江河村,一場關于拓寬農副產品銷路的協商會開得熱火朝天。工商聯界委員徐家憲引導村民理性表達訴求,并聯合企業實地調研,最終促成黃桃銷售協議,幫助村民售出1萬余斤水果。“委員不僅幫我們解決問題,更教會我們用協商的方式化解矛盾。”村支書李明余感慨道。
5月中旬,委員在所聯村走訪時,發現存在返鄉青年“就業難”問題。縣政協機關聯合村黨支部組團開展“進企業看發展,促就業惠民生”主題活動,邀請20名群眾代表實地觀摩重點企業或社區工廠車間,了解彈性工作制、職工子女“兒童之家”等返鄉就業優惠政策。在漢陰縣零工市場,天星村第一書記表示:“通過實地了解企業待遇和工作環境,村民就業信心更足了。”
為提升委員網格履職能力,縣政協還開展了“履職能力提升年”活動,通過專題培訓、強化考評,激勵委員“走下去”“沉得住”“干得實”。正如縣政協主席劉定東所言:“網格雖小,裝的是萬家燈火;履職路長,守的是為民初心。在履職為民的路上,政協委員與群眾的‘雙向奔赴’正書寫著更溫暖的篇章”。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