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在西安西咸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第七屆“一帶一路”生物健康農業國際研討會上,岐山縣政協委員宣世榮應邀作專題報告,題為《植物源木質纖維肥料化利用》。該報告系統提出以木質纖維為原料,生產高品質有機肥料、土壤修復劑與改良劑,為實現農業碳減排、化肥農藥減量以及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路徑,對推動綠色低碳農業轉型、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次研討會由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陜西省國際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中心)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同主辦,“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陜西)聯盟、絲綢之路生物健康農業產業聯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等單位聯合承辦。開幕式由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副主任王學立主持。陜西省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黨委書記、主任侯小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房玉林,巴基斯坦科學技術部部長辦公室主任沙基爾·阿爾沙德博士,白俄羅斯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艾克桑德·烏斯朋斯基博士分別致辭。研討會吸引了來自白俄羅斯、泰國、巴基斯坦、阿拉伯地區、東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代表約300人參加。

宣世榮長期扎根農業生產一線,專注于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土壤改良工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林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成教學院及陜西省林業科學院、陜西省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他主導創新的“枝條(秸稈)生物有機肥研發與應用”,榮獲2021年度陜西省林業科技成果一等獎和2023年度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三等獎,相關技術成果已從陜西省推廣至遼寧、河北、寧夏、內蒙古等多個省區,在農田、設施農業、果園、沙地、鹽堿地等不同條件下均展現出顯著的改良效果。宣世榮通過將農林廢棄物全量化、資源化利用,轉化為優質有機肥、土壤修復劑和改良劑,實現了“變廢為寶”,既清潔了農村人居環境,又推動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區域農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路徑與實踐支撐。(田力)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