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銀發族”的數量持續增長。老年人在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時,也逐漸成為不法分子實施詐騙的重點目標。近年來,針對老年群體的電信詐騙、養老騙局、非法集資等案件頻發,給許多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損失和心理創傷。關愛銀發老人,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更應落實在金融安全的守護之中。
當前,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形式隱蔽、話術專業,往往利用老年人信息獲取渠道有限、防范意識相對薄弱的特點進行精準誘導。常見的詐騙類型包括:冒充公檢法人員謊稱涉案要求轉賬;假借“健康講座”“免費體檢”名義推銷高價保健品并附帶投資返利誘惑;以“高收益、零風險”的養老項目為噱頭吸引資金投入;以及通過社交軟件偽裝成親友或婚戀對象實施情感詐騙。
這些騙局通常具有幾個共同特征:一是制造緊迫感,如“賬戶異常”“涉嫌洗錢”,迫使老人在慌亂中做出錯誤決策;二是承諾高額回報,利用老年人對晚年生活質量的關切心理誘導投資;三是切斷外部溝通,要求保密操作、不得告知子女,進一步降低識別與干預的可能性。
防范詐騙的關鍵在于預防。金融機構作為金融服務的重要提供者,肩負著普及金融知識、提升公眾風險意識的社會責任。咸陽建行中華路支行持續開展“金融知識進社區”系列活動,組織工作人員深入街道、養老院、活動中心,面向老年客戶群體開展專題宣講。通過真實案例解析、情景模擬演練、反詐手冊發放等形式,幫助老年人了解最新詐騙手法,掌握基本應對策略。(來源:建行中華路支行)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