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運森 記者 張璐
善行如潮涌,暖意滿漢濱。
安康市漢濱區慈善協會自2019年11月8日成立以來,五年間始終積極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堅守慈善宗旨、以實干踐行初心,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累計募集善款1.28億元,精準實施慈善項目48個,惠及困難群眾近20萬人次,為全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慈善動能。
多元募捐開新局
五年來,理事會始終將募捐工作作為核心抓手,不斷創新機制、拓寬渠道,推動善款規模持續穩步增長。
“9·9公益日”成為全民參與的慈善盛會。自2020年起,區慈善協會連續5年成功組織“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日捐”活動。網絡籌款額從2020年的308萬元,一路攀升至2022年的1082.96萬元;五年間累計發起網絡項目13個,參與人次從5萬躍升至30余萬,生動詮釋了“數字慈善”連接全民愛心的強大號召力。
區慈善協會精心策劃舍得酒、瀘康酒等慈善義賣活動,同步開展助力疫情防控、抗洪救災等系列行動,得到中昊建設集團等愛心企業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響應,累計募集善款845.06萬元,為應急救災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成功承接慈安便民橋等政府服務類項目,爭取資金1509萬元。2024年,依托中國建設銀行牽線搭橋,協會與66家企業達成合作簽約,募集資金580.96萬元,為慈善幫扶與鄉村振興筑牢穩定保障。
慈善溫暖直抵民心
理事會始終秉持“慈善工作項目化、項目實施規范化、管理質量品牌化”理念,確保每一分善款都用在刀刃上、暖到群眾心坎里。
建成45個村(社區)慈善幸福家園,打造覆蓋基層的慈善服務陣地,讓民生福祉扎根一線;籌集1509萬元修建137座慈安便民橋,徹底破解山區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投入510萬元建成33個“關愛留守兒童之家”,扶持2個校外托管中心。其中,建設銀行捐贈186萬元建成12所“關愛留守兒童之家”,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募集141.79萬元,在春節、六一、重陽節三大節點,為9萬余人次特困群眾、困境兒童及困難老人送去關懷,打造具有漢濱特色的節日慈善品牌;創辦兩所慈善老年大學,開設音樂、書畫等特色專業,累計注冊學員超千名,極大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募集近800萬元助學金,資助2000余名困境大中小學生,以愛心點亮求學之路;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累計接收善款125.77萬元,全力支援防疫一線;2024年“7·19”特大洪災后,迅速募集88.93萬元支援北部四鎮災后重建,以速度與溫度彰顯慈善組織的責任擔當。
善行譽滿三秦
五年來,區慈善協會持續完善組織網絡建設,在全區27個鎮辦及教體局、區三院設立29個慈善工作站,推動村(社區)配備慈善信息員,注冊成立45支志愿者服務隊,構建起覆蓋城鄉、深入基層的慈善工作體系。
辛勤耕耘結碩果,榮譽加身映初心。區慈善協會善款募集規模連續三年躋身全省107個縣區前五名,穩居全市第一方陣;連續五年榮獲省、市慈善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及“99公益日”活動二等獎;2022年被認定為4A級社團組織;2023年獲中華慈善總會授予“榜樣單位”殊榮;2024年再獲中華慈善總會“數字慈善發展二等獎”。此外,新城辦育才社區、老城辦培新社區、譚壩鎮松壩社區等先后獲評國家級、省級“慈善幸福家園示范村社”,培新社區“窗簾行動”成為全省優秀志愿服務品牌。
區慈善協會會長李有明榮獲“三秦善星”稱號,理事鄧煒被評為“優秀志愿者”。這份斐然成績,是漢濱區慈善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生動寫照,更是社會各界愛心匯聚的璀璨結晶。站在新起點,漢濱慈善事業必將承載更多期望與重托,為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續寫更輝煌的篇章。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