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翁軍 記者 唐冰)9月26日,秋雨淅瀝。漢濱區政協工商聯界別委員工作室緊扣聯社區(村)“六進六促”機制,深入洪山鎮乾隆村開展“雙線行動”——既專題調研富硒產業發展,也登門看望慰問困難老黨員,并將凝聚委員愛心的3萬元房屋修繕款送到老人手中。這筆款項不僅是解燃眉之急的物質支持,更承載著對基層奉獻者的精神慰藉。

據悉,這位困難老黨員將大半生心血奉獻給了乾隆村的建設發展,卻因歲月侵蝕,居住的夯土瓦房出現漏雨問題。得知情況后,委員工作室召集人第一時間發起倡議,汪軍、朱成偉等10余名委員情系桑梓、迅速響應,短時間內便籌齊3萬元資金,切實解決老人“住有所安”的急難愁盼。
“這既體現了委員中的民營企業家們的社會責任與反哺情懷,更彰顯了社會各界對扎根基層、默默奉獻者的崇高敬意與溫暖關懷。”政協委員、工商聯主席徐宏梅表示,這筆愛心款恰如“及時雨”,不僅能徹底改善老黨員的居住條件,更向社會傳遞了“尊老敬老、銘記奉獻”的正能量。她強調,這也是“萬企興萬村”行動的生動縮影,充分展現了民營經濟人士“致富思源、主動擔當”的良好風貌。
進村訪民情,進村話和諧,進村促發展。調研中,委員們圍繞乾隆村及洪山鎮的特色主導產業——富硒米,與鎮村干部、種植大戶展開深度交流,重點探討“如何將生態資源稟賦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思想碰撞濺出火花,一條“富硒稀有高端化”的發展路徑逐漸清晰:摒棄單純追求產量的傳統模式,踐行“增值不增量”的綠色發展理念,通過深耕品牌塑造、打磨產品品質、優化包裝設計,進一步挖掘富硒米的附加值與文化內涵,最終實現“效益最大化”——既規避同質化競爭的困局,又守護好鄉村的生態本底。
漢濱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蔣平指出,本次行動是區政協發揮政協委員優勢、服務鄉村振興大局的鮮活實踐。“委員工作室一方面精準對接困難群體需求,傳遞組織溫暖與社會關愛;另一方面聚焦產業發展堵點,建言獻策、凝聚共識,這正是政協履職‘雙向發力’的體現。”他表示,未來將持續引導廣大委員下沉基層、傾聽民聲、匯聚民智,把履職答卷寫在漢濱的田間地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政協智慧、貢獻更強政協力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