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哪想過掃個地還能得積分、評先進,現在村里實施‘三會三制一清單’,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更讓村子更干凈宜居。”近日,65歲的鄒本學提著掃帚清掃門前路面,身后的“五好家庭”牌子格外醒目,這是村里推行“積分制”后,他憑日常參與村務、維護環境換來的“榮譽勛章”。
近年來,柞水縣下梁鎮老庵寺村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核心不動搖,以強化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抓手,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探索推行“三會三制一清單”基層社會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老庵寺村將村級公共事務細化量化為積分項目,“一戶一檔”建立積分臺賬,定期開展評選評比活動,群眾通過積分可在“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積分還成為評選表彰“道德模范”“五好家庭”的重要依據,有效調動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為了讓“積分制”更貼合村民生活,老庵寺村精心制定了詳細的積分規則。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主動打掃公共區域衛生、保持自家庭院整潔美觀等行為都能獲得相應積分;參與文明創建活動,如積極參與村里組織的文化活動、宣傳文明新風尚等,同樣可以積累積分。
“現在大家參與村里事務的熱情可高了,‘小積分’真的撬動了‘大文明’,讓我們從鄉村治理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村民范小珊展示著積分臺賬高興地說。
為避免“積分制”流于形式,老庵寺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長效保障機制。村里成立了由村“兩委”干部、黨員代表及村民代表組成的積分管理委員會,負責積分規則的修訂、積分審核與公示,確保每一項積分都有據可查、公平公正。
在積分兌換環節,村里的“愛心超市”定期補充物資,從米面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到農具、種子等生產資料,滿足不同村民的需求。
“‘積分制’最大的作用,是把農村熟人社會的‘面子’,變成了基層治理的‘里子’。”村黨支部書記李小濤表示,如今“每日報積分、每周曬先進、每月兌獎勵、每季評模范、每年樹榜樣”已成為老庵寺村的治理常態。這種基層聯動共治的模式,將分散的村民力量凝聚起來,共同織就了一張覆蓋全村的基層群眾自治大網。
如今的老庵寺村,巷道干凈整潔,鄰里互助和睦,村民參與村務的熱情高漲。“積分制”這一舉措,不僅解鎖了鄉村基層治理的新密碼,讓治理工作更高效、更有溫度,更為老庵寺村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來源:文明商洛)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