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07:35:12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記者 馬尤翼
基層治理,一端系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國之大者”,一端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指數”。
近年來,西安市錨定“一張網格管全域”,以創新“全科網格、多網合一”治理模式為突破口,建立起“全網整合、規范高效、聯動共治、常態運行”的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9月26日,西安市政協召開十五屆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圍繞“推進‘多格合一’,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開展專題協商,與會人員共謀良策、共商良方。
為開好此次會議,會前,西安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員會制定了周密的調研計劃,由市政協領導帶領有關委員、專家到市內外開展專題調研,深入研討論證。
會議緊扣“網格治理體系構建與資源整合”“網格員隊伍建設與激勵保障”“網格治理效能提升與保障機制”三個專題進行小組討論,觀點碰撞、互啟互鑒,真知灼見在交流中不斷涌現。
截至目前,西安市共劃分網格139734個,全市專兼職網格員共118376人,意味著高效運轉這張“城市治理網”的難度愈加凸顯。
如何讓“多格合一”從“物理整合”邁向“化學反應”?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西安市委會專職副主委王栓民直言,關鍵在于擰緊部門協同的“發條”。他提出,需進一步完善“網格采集、社區(村)響應、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基層評價、區縣督辦”的運行機制,健全網格事項流轉和分的責任體系,通過網格資源整合,促進職能部門主動下沉基層。同時,推動政務數據與網格治理數據的融合共享,實現“一次采集、多方復用”的目標,確保各部門深度融入基礎網格治理。
部門協同要靠機制,而機制落地離不開一支過硬的網格員隊伍。市政協委員、新城區政協主席張煒將目光聚焦到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力量上。
張煒建議,探索建立網格員隊伍建設長效機制,制定完善網格員隊伍培訓、考核、獎勵等管理制度,細化規范網格員的職責權限和工作程序,壓實工作責任。建立雙向考評機制,賦予街道對轄區網格員的績效考核主導權,同時,賦予網格員對街道及職能部門網格服務工作評價權,并將結果納入街道和部門年度考核。
“‘多網合一’最終要靠人來落地,網格員就是這支治理隊伍的‘主力軍’。”西安市蓮湖區政協副主席任軍接過話筒,進一步強調鍛造網格主力軍的重要性。他建議,由市級層面制定統一的《網格員職責清單》和《履職規范》,明確網格員信息采集、政策宣傳、隱患排查、矛盾調解、民生服務、應急響應等核心職責及工作邊界,做到“清單之外無事項”。建立市、區(縣)、街(鎮)三級聯動的網格員常態化培訓體系,重點提升其法律法規、信息技術、群眾工作、應急處置等綜合能力。
“我們企業黨組織推行‘雙軌培養’模式——把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再把優秀黨員培養成管理骨干,這種做法完全能借鑒到網格治理中。”市政協委員、陜西山利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文結合企業黨建實踐經驗分享說。
王文建議,充分發揮五星黨支部、基層黨組織的“資源連接器”作用,讓黨組織成為街道、群眾之間的“連心橋”。把網格員里的業務能手發展成黨員,再將優秀黨員網格員培養成網格管理骨干,既能提升隊伍戰斗力,也能強化黨建引領力。
基層治理既要用“硬政策”定底線、劃邊界,也要用“軟辦法”暖人心、聚共識。
“小區里的事,光靠網格員和部門跑不夠,得讓業主自己‘說了算’,業委會就是把大家擰成一股繩的關鍵!”市政協常委、陜西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段降龍給出另一條創新思路。他認為,需有效發揮業委會在“多格合一”基層治理中的作用,積極探索業委會委員津貼制,將業委會任職經歷納入社區工作者招考加分項,設立“社會治理公益創投基金”,資助業委會微改造項目,試點“黨建+業委會+物業”三方交叉任職制度,支持鼓勵引導業主中的黨員、網格員、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參選業委會成員。
“多元主體參與度還可以無限拉長。”市政協委員、西安市婦聯副主席曲歆給出“1+N”網格化方案,“1”指由社區工作者擔任網格長,同時把“N”擴成一支多元戰隊——志愿者、物業、業委會、退休黨員、鄉賢一個不落,更把專業社工請進來,把老年人關愛、失獨家庭幫扶、青少年心理護航這些項目交由持證社工“潛水”做深度服務,讓專職網格員“撒網”全覆蓋,形成“一格一長、一長多員、一專多能”的融合治理新生態。
每一條建言都扎根基層實際,每一個對策都瞄準現實難題。隨著討論的推進,共識逐漸清晰。委員們一致表示,將繼續通過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持續監督問效,既要幫群眾破解當下的急難愁盼,更要為長遠治理建機制、謀思路,讓這張治理網真正織密民生服務網、織牢安全防線。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