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界新聞網訊 8月23日,由陜西省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商洛市互聯網協會、抖音陜西商業化運營中心聯合承辦的“網絡名人山陽行”實地探訪活動圓滿舉行。來自全省的正能量網絡名人、網紅主播及網絡媒體代表等30多人深入商洛市山陽縣,通過“行走+記錄+傳播”的方式,聚焦當地特色農業、文旅融合發展成果,以鏡頭語言講好鄉村振興故事,讓山陽的自然之美、產業之興、文化之韻通過互聯網走向全國。



田間地頭“探”產業:特色農業繪就致富新圖景
探訪團首站抵達山陽縣陸家灣村。村道整潔如詩,連片特色種植基地與錯落民居、雅致民宿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北國水鄉”的生態畫卷。立足生態、旅游、產業、文化多維優勢,陸家灣村以“景區全域化、產業生態化、文明持續化”為理念,成功打造“和美康養地·戀戀陸家灣”農旅康養品牌,走出了一條以康養旅游激活生態價值的創新之路。作為“九眼蓮之鄉”,這里的地理標志產品“九眼蓮”聞名遐邇。村內產業多元共生,九眼蓮種植、溫棚蔬菜、稻油輪作、中藥材栽培、生態養殖與勞務輸出齊頭并進,推動陸家灣村蟬聯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市級蘇陜協作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殊榮。在村干部引導下,創作者們穿梭于田間地頭,近距離記錄中藥材種植的精細管理、生態養殖的循環模式,主播們以沉浸式直播傳遞土地煥新的喜悅:“鏡頭里每一株荷花,都是鄉村振興的‘致富密碼’!”

隨后,探訪團走進高壩店鎮和豐陽光產業園區。作為山陽現代農業的標桿,園區內智能化溫室大棚、農產品深加工生產線令人驚嘆。“我們的香菇從菌種培育到市場銷售全程可追溯,年產值超3000萬元,遠銷沿海城市!”負責人自豪地介紹。創作者們聚焦菌菇培育的科技鏈條,記錄溫控系統、自動化噴淋等智慧場景,并與工人互動捕捉產業故事。一位主播感慨:“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賦能’,山陽的農業變革,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古鎮山水“品”文化:文旅融合激活千年韻味
午后,探訪團步入“北國小江南”漫川古鎮,古鎮的徽派建筑群古韻悠然,明清古建群沉淀歲月滄桑,“一街二樓三館四廟”格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回響。南北文化、秦楚文化、紅色文化在此交融,“朝秦暮楚”“南腔北調”的成語典故在此發源,省級非遺“漫川大調”的婉轉唱腔縈繞街巷。漫川古鎮“一店一品”的美食令人駐足,騾幫會館、鴛鴦戲樓、武昌會館、北會館、千佛洞以及喬村仰韶文化遺址等古跡訴說著千年傳奇。網絡主播們以短視頻創意解碼古鎮魅力:無人機航拍呈現古建群恢宏布局,近景鏡頭捕捉非遺匠人指尖技藝,慢直播定格古巷煙火氣,一位正能量達人贊嘆:“在漫川古鎮每一幀都是文化IP,山陽漫川古鎮的‘活態傳承’,讓歷史與現代共鳴!”

移步法官農旅小鎮,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巨型稻田畫繪就豐收圖景,親子農場歡聲笑語,民宿集群詩意棲居。創作者們漫步稻田棧道,以鏡頭捕捉稻浪翻涌的田園詩意,與游客互動暢談農旅體驗。“沒想到山陽還有這么美的地方,既能體驗農耕樂趣,又能住特色民宿,下次一定要帶家人來!”一位正能量達人表示。現場,山陽縣劇團演繹省級非遺項目漫川大調系列春之歌、夏歌、古渡泛舟等,創作者們通過多機位拍攝、特寫鏡頭聚焦戲服紋飾與唱腔神韻,讓傳統文化魅力穿透屏幕,引發網友熱議。

以網為媒“傳”聲音:凝聚鄉村振興新動能
此次活動通過“短視頻+直播+圖文”的全媒體傳播矩陣,全方位、多角度呈現了山陽縣在產業發展、文化傳承、文旅融合、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成就。截至活動結束,相關話題在抖音、微博等平臺閱讀量突破200萬人次以上,引發網友對山陽發展的廣泛關注與討論。陜西省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旨在搭建網絡正能量傳播與地方發展需求對接的橋梁,發揮網絡名人的傳播優勢,以“流量”賦能“留量”,為培育“商洛農特產品推薦官”,拓寬商洛農特產品和文旅產品的營銷渠道,助推商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讓更多人了解商洛、關注山陽,助力商洛優質農產品銷售與文旅資源推廣,為陜西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