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冰 賀鵬飛 白小芳
“深深思考、苦苦求索”,這是楊光遠擔任政協延安市第六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席以來一直保持的工作狀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對健全協商民主機制、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在守正創新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結合三年多工作實踐,楊光遠在近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凝練為兩個關鍵字——“新”“實”。
“我們始終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就是為了緊扣黨政中心工作,結合自身履職實際,多干實事、干成實事,不斷提升政協履職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推進‘四個凝聚’更好在基層落地生根。”楊光遠說。
學用新思想
保持政協工作先進性
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人民政協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是協商民主發展的必然要求。”楊光遠深有感觸地說:“總書記用簡潔的語言高屋建瓴總結了我們在一些工作探索中的思考,讓我們從中找到了更明確的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形勢任務,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實踐創新基礎上推進人民政協理論創新,不斷深化規律性認識。
“政協作為學習型機關,學習是第一位的。而首先要深入學習的,就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楊光遠說,“政協要實現擔當作為,首先就是要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理論上要站得高、學得深,對當前政治、經濟、社會形勢要跟得上。”
創新方式學、及時跟進學、聯系實際學,六屆延安市政協堅持把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第一議題”,持續引領機關干部和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不斷增強政治領悟力,努力做到對黨的創新理論深學篤行,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以實績實效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行動自覺。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越學越有深切體悟,越學思路越開闊,不僅從中獲得了很多工作啟發,也更堅定了全面推進工作的信心。”楊光遠表示,學習并非最終目的,關鍵是要在學深悟透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延安高質量發展實踐,在推動黨政中心工作落地見效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并充分發揮政協的獨特優勢與鮮明特色,“具體來說,就是要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滲透到我們關于各項工作的思考中,為推進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延安‘一六四’工作布局凝聚共識、貢獻力量。”

資料照片:2025年7月15日,延安市政協開展“學八項規定精神,樹紅色清廉家風”主題黨日活動。
走好群眾路線
匯聚團結奮進合力
講團結、重團結是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和政治責任。凝聚共識既是鞏固團結的前提,也是發揚民主的目標、聯結團結和民主的橋梁紐帶。
“人民政協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平臺。我們要通過這個平臺,將黨中央決策部署與工作要求通過我們的方式落實下去,引導各界別群眾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有效整合社會力量,促進不同界別群眾思想充分表達,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和人民群眾智慧。”楊光遠說。
人民政協的代表性強、聯系面廣、包容性大,主要得益于其委員構成覆蓋社會各界。六屆延安市政協堅持加強管理與優化服務緊密結合,積極為委員履職創造良好條件。
以每年常態化舉辦委員學習培訓班與專題報告會為抓手,市政協著力打造一支適配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政協委員隊伍。學習培訓緊扣政協履職所需,課程設置既涵蓋黨的創新理論、政協章程等基礎內容,同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履職實務技能等實用知識,通過專家授課、案例研討、經驗交流等多種形式,幫助委員夯實理論根基、明晰履職方向。
開展“主席接待日”活動是六屆延安市政協的一項創造性實踐之舉。與以往政協聯系委員多以會議、座談為主的模式不同,“主席接待日”活動自啟動起,就透著“破題”的新意——跳出固定會場的局限,以“走出去、請進來、融進去”的組合方式,讓主席會議成員帶著溫度走進委員中間。
“每位主席會議成員每年至少開展兩次接待活動,與各自聯系的委員面對面促膝談心、交心溝通,細致了解委員的生活狀況、工作中的好做法,聽取對黨委、政府的意見建議。”楊光遠說,這種面對面交流的形式成效顯著,不僅有效團結了委員隊伍,更將黨委、政府的聲音直接傳遞給委員,雙向暢通的溝通讓共識力量持續增強。
走進黨派團體,與民主黨派委員深入交談,在充分的思想碰撞中收獲諸多啟示;深入鄉村、企業,實地了解委員在一線與群眾并肩發力、收集民聲的具體實踐;到鄉鎮與委員、群眾和黨員干部圍坐交流,圍繞鄉村發展主要問題、鄉村振興推進現狀和群眾真實訴求展開探討……結合自身參與“主席接待日”活動的經歷與感悟,楊光遠感慨道:“這正是政協當好黨的政策‘宣傳員’、界別群眾‘貼心人’的生動寫照。”
截至目前,市政協“主席接待日”活動已開展31次。這31次的實踐不是零散地嘗試,而是從初次開展就朝著“規范化”發力。市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負責統籌登記,收集整理的意見建議經領導班子研究后以政協通報的形式報送黨政部門和相關單位,部分還轉化為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這套閉環流程,為“靈活互動”筑牢了制度根基。
“干工作得有一整套程序性的方案和規則,就像鋪鐵軌,設計好嚴謹、規范的程序后,履職從啟動到落實才能如預期進行,不能試探著來、邊走邊看。若不能持續發力,便容易出現松懈。”楊光遠說,在這樣的工作理念指引下,“主席接待日”將“創新”落在了“管用”上,既跳出了傳統履職的固有框架,又憑借嚴謹程序讓創新成效能夠落地、得以延續。

資料照片:2024年4月16日,延安市政協開展第二十三次“主席接待日”活動。
勇于擔當實干
展現履職新氣象
堅持問題導向是人民政協履職的現實需要。在楊光遠看來,只有敢于直面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聚焦發展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深入探索,才是“政協擔當”,“就像人們常說的‘坐在辦公室全是問題,走出去才有解決辦法’,唯有深入一線,方能精準發現問題、找到破解之策。”
楊光遠介紹,六屆延安市政協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緊密結合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確定協商議題,堅持躬身入局。“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決不能超然于經濟社會之外,更不能脫離群眾。要想獲得鮮活經驗、發揮優勢,就必須深入。這幾年我們每年議政性常委會精心選取兩個議題,一個聚焦經濟社會最熱點領域,另一個則緊扣群眾最關心的事項,通過深入突破、解題,贏得了各方關注,促進了相關領域工作。”
從壯大縣域經濟到促進園區經濟發展,從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到深化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六屆延安市政協從“實”從“細”謀劃年度調研協商工作,開展了廣泛調研。
“不僅深入各個層面的群眾,宣傳政策、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還到國內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地市學習經驗,用‘他山之石’來解決發展中的疑難問題。”楊光遠說,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市政協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在助推延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局中產生了一定影響,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匯聚成充實的工作體會。
發揮好政協民主監督作用,有助于把發展中的“問題清單”變為“幸福答卷”。延安市政協在實踐中探索創新、調整改進,找準協商式民主監督的有效方式,與時俱進發展完善民主監督工作。
2023年,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開展專題民主監督評議,委員們對8家被評議單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行現場視察、座談協商、面對面問答及滿意度測評;2024年,對5個單位司法為民工作進行民主評議,評議成果獲市委主要領導批示,為助力法治延安建設貢獻了政協力量。
“在評議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民主監督實施意見開展工作。今年,我們‘刀刃向內’,遴選涉及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治理等多個重要領域的14件重點提案進行民主評議,主席班子成員分7個小組開展工作,目前第一環節調研測評趨于尾聲。”楊光遠介紹,下一步將在9月進行第二環節常委會測評,綜合兩次測評分值評價承辦單位重點提案辦理情況,增強協商互動與治理效能,推動提案成果轉化為實際成效。
“政協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團結人、凝聚人的工作,也是將黨委、政府的聲音最大限度傳遞到社會各個層面的工作。”楊光遠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政協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會日益凸顯,群眾及社會各個層面對政協的要求與期望也會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政協工作者切實肩負起新的責任與使命,持續加強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設,向“新”突破、朝“實”求索,讓人民政協制度根深葉茂、生機盎然。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