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沒有休止符。中辦、國辦印發的《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明確要求,能夠通過系統自動生成或者共享獲取的數據材料,不再要求基層報送、實現同類材料“最多報一次”,不得再要求重復報送紙質材料。各地應抓好貫徹落實,切實為基層減負,別讓紙張打轉轉,讓基層干部從“材料政績”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有時間和精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一段時間以來,同一組數據在不同部門的報表里重復填報,同一份文件在不同層級的會議上轉發,同一類臺賬在不同考核中反復提交。這種紙張打轉轉的現象,既消耗了基層干部大量時間精力,又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
一些地方之所以熱衷“材料政績”,在于政績觀扭曲,將“材料厚度”等同于工作力度,將“報送頻次”異化為落實程度。這種思維和行事方式,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損黨群干群關系。要清楚真正的政績不在報表的填報里,也不在臺賬的堆砌中,而在群眾的口碑里,在發展的實效中。
整治形式主義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既要聚焦突出問題靶向施治,又要從制度機制上鏟除作風問題滋生土壤。從以往的經驗看,形式主義具有頑固性、反復性,常常披著“規范管理”的外衣興風作浪。
要構建“技術+制度”的有效防線。一方面,加快推進政務數據的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接口,讓“數據多跑路”成為常態。比如,咸陽立足本地實際,建立數字操作系統和數據立交橋標準,通過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了多領域數據互通。
另一方面,完善監督問責機制,對違反規定要求基層重復報送材料的嚴肅追責,形成不敢為、不能為、不想為的制度約束。如此,基層干部才能不受“紙張游戲”之擾,真正卸下負擔、輕裝上陣,在新征程上書寫真抓實干新篇章。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