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07:58:12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記者 滿淑涵
加快傳統產業蝶變躍升,推動新興產業蓄勢聚力。近年來,陜西交控集團堅持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聚焦主責主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產品到服務,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發展的鮮活樣本越來越多。
科技狠活的無形守護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同領域的中試平臺正加速涌現。
走進西安市軟件新城二期云匯谷創業園區,陜西省智慧交通產業中試基地熟化成果豐碩:自主研制北斗融合定位終端、無人智慧巡檢系統、省級結構監測智慧云平臺等8類62項產品,逐步推出“交通裝備”“智慧監測”“科技興安”“北斗衛星應用”“養護新材料”五大系列30余款產品。其中,北斗GNSS監測設備成功應用于川藏鐵路項目,星翼無人機首創國內雙向鋼珩梁鐵路橋檢測建模記錄,自動衛星便攜站多次跨國出海發往日本……
盡管目前掛牌成立還未滿三個月,但基地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服務模式。
“概括來講,就是‘內部孵化’+‘外部開放’模式。”陜西高速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有限公司董事長邵永軍介紹說,對內統籌集團資源,推動內部研發、成果轉化與自主應用,對外承接轉化項目,提供中試服務,成果落地后通過股權合作進行推廣,并提供場地和團隊支持。同時,以中試基地為支撐,配套智慧交通產業孵化加速器,提供產品研發、測試場景、樣品試制、產品認證、性能測試等服務。
在基地科技展廳,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架構起“智慧+”“品質+”“安全+”“雙碳+”的新圖景。除了橋梁健康監測成套技術、橋梁聚氨酯彈性體支承裝置、可降解隧道蓋板等在交通建設管養中發揮大作用的“小身量”,還有陜西交控北斗時空應急服務系統、AI視頻事件檢測系統、空天一體化智慧巡檢系統等軟硬件集成“明星”。
“相較攝像頭,無人機更能便捷去往‘急難險遠’之地開展巡檢工作。”陜西交控飛行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張國宏分享了一條好消息:今年5月,陜西交控空天一體化智慧巡檢系統入選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全國首批低空無人機公路巡查先行試驗項目,成為全國21個國家級試點項目之一。“經過在G85銀昆高速寶雞段150公里高速公路沿線部署運行,已將傳統人工巡檢效率提升6倍。目前,相關成果已成功復制推廣到山西省國省干線、G65包茂高速西鎮段等項目,初步驗證了項目方案的可靠性和廣泛適用性。”
通過一張大屏展現秦嶺隧道群三維漫游,“秦嶺隧道安全防控體系數字孿生系統”實現對全路網隧道信息“一張圖”管理;光柵光纖應變計、激光測距儀、圖像裂縫計等設備不停運轉,實現交通流動態跟蹤和風險主動預判預警,還可以發現隧道結構病害,為養護部門預防處置提供技術支撐……
“不僅如此,應用凝冰監測和霧區誘導系統,融合運營管理綜合管控系統,還能監測極端天氣,及時發現、高效處置周邊環境安全事件,確保惡劣天氣下山區高速行車安全。”陜西交控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波說,交通運維往往需要“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向科技創新要答案,將關口前移,從‘事后處置’轉向‘事前預防’,更有效地保障出行安全舒心。”
傳統產業的躍遷升級
提起瀝青,眼前會浮現怎樣的畫面?刺鼻的焦油味兒、轟鳴的攪拌機,還是一到夏天暴曬后就黏鞋底的柏油路。
原材料單一、工藝陳舊、生產方式粗放,是傳統瀝青企業的共性。如果行業不變革,只能長期困在“老舊小”的桎梏里。
位于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的陜西交控公路瀝青材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前身是陜西省公路系統內的物資供應企業,受產業鏈不完善、設備自動化程度低、出入庫計量跑冒滴漏損耗大等因素困擾,曾一度陷入連續嚴重虧損的困境。
化危為機發生在2021年,瀝青材料公司并入陜西交控集團實施戰略性重組,建立現代化公司治理體系,引進先進的瀝青儲運設備和供應鏈系統,實現老國企的“脫胎換骨”。
改革成效隨之顯現:2023年,瀝青材料公司銷售收入破13億元,實現扭虧;2024年再創新高,實現銷售收入36.87億元,躋身國內瀝青銷售頭部企業。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也讓企業員工展露笑顏。
如今的瀝青材料公司,全自動數智化生產線重塑生產場景,來自主要產區的基質瀝青經鐵路專用線直通庫區、存入儲罐,升溫后再由儲罐流入改性瀝青生產車間,在反應釜、膠體磨帶來的化學反應和物理反應中充分融合,最終產出不同性能參數的改性瀝青。
“目前,我們擁有5條先進改性瀝青生產線,日產能2000噸。產品廣泛應用于全國各地高速公路、市政道路以及機場跑道等各類道路建設項目。”陜西交控公路瀝青材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涇河產業園區副經理田林樂說。
為解決生產過程中人工拆包上料、人工配比、人工計量、工藝不連續、能耗高、污染大、易發安全事故等問題,瀝青材料公司設計了數智化工藝流程,通過“工業云平臺”遠程數字化監控管理實現全程智能化生產。過去需要4至5人完成的高強度投料作業,現在只需1名叉車轉運托盤人員就能操作。此外,通過換熱器循環加熱,瀝青升溫時間從10小時縮短至2-3個小時,日產能提高了6倍。
“只做瀝青貿易是死路一條,一定要做產品、做科研、做產業鏈。”陜西交控公路瀝青材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高貴軒說,經過研判,公司確定了“國內一流高端定制瀝青供應商”的目標定位,整合優勢資源,對產業園區重新布局,以技術、科研、管理升級為基礎,從單一的貿易型企業向集瀝青加工、倉儲物流、貿易服務、產品研發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瀝青全產業鏈模式轉型。
錨定發展目標,產品含“新”量也在不斷提升,瀝青材料公司聯合高校、科研機構開展30多項科學研究和技術革新。截至目前,已取得12項國家專利,完成3個系列10余種瀝青新產品的研發制造,瀝青混合攪拌罐系統獲2024年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項目優秀成果二等獎。
展望“十五五”,高貴軒信心滿懷:“目前,我們在河北滄州、山東日照、廣東惠州自建或合作瀝青庫區,實現了瀝青接卸、倉儲、貿易的全國網絡覆蓋,經營效益逐漸顯現。下一步,還將以瀝青進出口貿易和改性瀝青海外加工為依托,在中東地區成立瀝青產業子公司,‘擴圈出海’把攜手發展的朋友圈越畫越大。”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