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實習記者 王朝輝 首席記者 李榮)9月2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重點領域攻堅硬仗”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8月,全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63家,實際利用外資近40億元。截至8月底,全省實有企業166.72萬戶,同比增長4.28%。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楊武民介紹,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達8374億元,占全省GDP比重為49.8%,將近一半,較上年末提升0.3個百分點。今年1-8月,全省民間投資增速同比增長11%,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43.1%,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以改革創新為重點,全力推進“小切口”改革和示范區建設。省發展改革委印發《2025年營商環境“小切口”改革創新事項清單》,形成190項“小切口”改革創新任務,支持各市縣改革突破、創新探索。同時,制定出臺《陜西省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創建活動工作方案2025》,規范開展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創建工作,按程序確定西安市雁塔區、西安高新區等17個縣區為今年省級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加強西北地區營商環境合作,會同省級有關部門與西北5省營商環境工作牽頭部門簽訂協議,在政務服務、大件運輸、納稅協作、執法檢查共享、公共資源跨區交易等重點領域深化區域協同協作。
為切實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我省印發數字政府建設行動方案,加力推進公共數據有效共享利用。截至目前,省級330個政務數據應用系統編目率達到100%、高頻數據歸集率達到93%。34件國家下達的“高效辦成一件事”已上線,累計精簡申報材料近300項、壓減辦事環節400多個。上線省級政務數據平臺,建成服務門戶、數據目錄、供需對接、數據共享交換、數據治理、數據開放、數據處理分析、數據安全防護8個基礎模塊和“國家數據直達專區”,與11個市(區)和省級相關部門實現系統級聯。上線并持續完善“秦政通”平臺功能,提升掌上辦公、辦事便利化水平。
今年7月16日,民營經濟發展局掛牌運行,為強化統籌協調職責,我省構建起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一部法律、七大行動、四個平臺、七條措施的“1747”工作抓手。“1”指的是今年國家正式實施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一個“7”指的是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陜西省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七大行動”實施方案》;“4”指在省發展改革委搭建企業訴求響應、政企溝通對接、技術交流合作和典型案例宣傳推廣“四個平臺”;第二個“7”指省發展改革委印發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七條措施,著力推動解決政策知曉率不高、競爭力不強、營收規模小、融資難、實力偏弱等民營經濟面臨的7個重點問題。
楊武民表示,省發展改革委將積極打造全省營商環境品牌,支持各市區探索推進“一市一品”,深入開展進企業、進項目、進高校、解難題、優服務“三進一解一優”活動,持續助企紓困解難。制定《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辦法》,強化法治保障。構建“鏈主企業+重點配套民企”生態,總體上力爭“鏈主”企業中民營企業不低于30%,重點配套企業中民營企業不低于60%。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